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0—447 【介绍】: 南朝宋东海郯人。徐广甥。五岁丧父,承母教,儒史百家,莫不该览。仕晋为太学博士。入宋,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性刚愎,颇以所长侮同列,出为衡阳内史,不能公清,被收系狱,赦免。文帝元嘉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国子学立,领博士。官至御史中丞。善弈棋,能弹筝,精历算,改定《元嘉历》,计算冬至时日更为准确。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卒。另撰有《春秋前传》等。
全宋文·卷二十二
承天,东海郯人,徐广姊子。隆安末,南蛮校尉桓伟引为参军,寻解职。义旗建,长沙公陶延寿以为辅国参军,除浏阳令,寻还都。抚军刘毅镇姑孰,版行参军,出补宛陵令,赵惔为寻阳太守,请为司马,寻去职。武帝为太尉,以为参军,除太学博士,徙世子征虏参军,转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唐令。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永初末补南台治书侍御史。谢晦镇江陵,请为南蛮长史,随府转卫军咨议参军,领记室。晦诛,行南蛮府事,寻为到彦之右军录事,入补尚书殿中郎兼左丞,领国子博士,迁御史中丞,坐事白衣领职。元嘉二十四年,又坐宣漏密旨免官,卒年七十八,有《礼论》三百卷,集三十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6 【介绍】: 唐宗室。肃宗第三子,封建宁郡王。英毅有才略,善骑射。安禄山乱,从玄宗幸蜀,途中劝谏太子(后为肃宗)往河西图兴复,为玄宗所接纳。终因性忠謇,为张良娣、李辅国所谮,赐死。代宗时追赠齐王,追谥承天皇帝。
全唐文·卷一百
倓。肃宗第三子。天宝中封建宁郡王。授太常卿同正员。元宗幸蜀。百姓遮留太子。倓因劝趣河西。收河朔军谋兴复。遂从肃宗北上。渡渭日数十战。常身先。三军属目。至灵武。肃宗即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乃更诏倓典亲兵。张良娣与李辅国交构。图危皇嗣。倓忠謇。数言之。反谮其有异志。遂赐死。代宗立。追赠齐王。大历三年。诏以倓当艰难。首创大谋。中兴有功。进谥承天皇帝。
承天后 朝代:西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7 【介绍】: 西辽仁宗妹,名普速完。仁宗殁,子幼,遗诏权秉国政,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后与驸马萧朵鲁不弟朴古只沙里通,出驸马为东平王,罗织杀之。驸马父斡里剌以兵围其宫,射杀后及朴古只沙里。在位十四年。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承天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钟之。正德二年举人。授钱塘知县,有惠政,以民人诣阙乞留,连任九年。闻杭州织造内监将有逆谋,预为御备,阴谋遂得解散。擢南阳同知。寻乞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1—1521 【介绍】: 即朱厚照。明朝皇帝。孝宗子。弘治十八年,孝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正德。初即位,宦官刘瑾等八人用事,导帝游戏。政事多决于瑾,旧辅臣刘健、谢迁被黜,其余被贬逐、受廷杖者至众。正德五年,杀刘瑾,张永等仍用事。后又宠信边将江彬,调边兵入京师,纵横都市。帝自称“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又称“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率彬等游宣、大,掠民女淫乐。又在宫中建“豹房”,游乐无度。在位时,中原、四川、江西等地都发生农民起事。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叛乱。十四年,以亲征宸濠为名南游,在清江浦泛小舟捕鱼,溺水得病。次年,北返。十六年三月,死于豹房。无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9—1626 【介绍】: 即清太祖。明建州卫人。满族,爱新觉罗氏。塔克世子。明万历十一年,袭建洲左卫指挥使,以遗甲十三副起兵讨尼堪外兰,报父祖之仇。十七年,任建州卫都督佥事。二十三年,晋号龙虎将军。逐渐统一女真各部,编组八旗,并命人以蒙古文字母注满语语音,创制满文。四十四年,于赫图阿拉即汗位,建元天命,国号金(史称后金)。天命三年,以“七大恨”誓师攻明。次年,大破明经略杨镐四路之师。进而攻占辽河流域各地。六年,迁都辽阳。十年,再迁沈阳。次年,攻明宁远,被袁崇焕所败,愤恨疽发背死,一说受伤死。清崇德元年,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倪承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象山人,字象占,后以字行,更字韭山。优贡生,官嘉善训导。善画兰竹,兼工诗文。有《青棂馆集》。
《國語辭典》:天罚(天罰)  拼音:tiān fá
1.老天诛罚有罪的人。《国语。晋语五》:「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三国演义》第八○回:「嗣武二祖,躬行天罚。」
2.父母之丧。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昔在江陵,重罹天罚。」
《漢語大詞典》:宸历(宸歷)
旧指承天应运而在位的帝王。
《漢語大詞典》:天届(天屆)
古时统治者谓禀承天意实行诛伐。语本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届,于 牧 之野。” 汉 王粲 《柳赋》:“昔我君之定武,致天届而徂征。”
《国语辞典》:顺天恤民(顺天恤民)  拼音:shùn tiān xù mín
顺承天意,体恤民情。《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嘉。」
《漢語大詞典》:梅花碑
亦称“ 梅花石 ”。 在 福建省 泉州 承天寺 山门口。 清 施鸿保 《闽杂记·梅花碑》:“ 繆艮涂 説 泉州 郡城内 承天寺 山门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树一株,每年梅树开花结子,石中梅树亦同。余壬子馆 泉州 ,亲见之,俗名梅花碑,乃一石仆地如碑,长丈餘,广三尺餘,厚一尺许。上有梅花一株,枝疏蕊密,若刻画;或者以手抚之,则平滑无痕。寺僧言,每春时有香闻数武,若花开耳。非若所言开花结子也。”参阅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承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