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山海经·山经》卷五〈中山经·中次十二经·龟山〉~75~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晋·郭璞注:「邛竹也。高节实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
典故 
扶桑九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东君〉~74~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海内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瀚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

例句

扶桑老叶蔽不得,辉华直欲凌苍空。 僧鸾 苦热行

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 刘驾 苦寒行

扶桑诞初景,羽盖凌晨霞。 吴筠 步虚词十首之五

将过太帝宫,暂诣扶桑处。 吴筠 游仙二十四首之八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之一

浮云浮云,集于扶桑。扶桑茫茫,日暮之光。 皎然 浮云三章

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 薛涛 上王尚书

长风卷繁云,日出扶桑头。 长孙佐辅 楚州盐𡏖古墙望海

典故
相关人物
扶苏
 
胡亥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例句

扶苏秦帝子,举代称其贤。百万犹在握,可争天下权。束身就一剑,壮志皆弃捐。 陶翰 经杀子谷

典故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
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十分蘸甲酌,潋艳满银盂。捧出光华动,尝看气味殊。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瓶里有时尽,江边无处沽。不知崔太守,更有寄来无。
典故 
扶胥黄木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一〈韩愈十五·南海神庙碑〉~5677~
海于天地间为物最巨。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天宝中,天子以为古爵莫贵于公侯,故海岳之祝,牺币之数,放而依之,所以致崇极于大神。今王亦爵也,而礼海岳,尚循公侯之事,虚王仪而不用,非致崇极之意也。由是册尊南海神为「广利王」,祝号祭式,与次俱升。因其故庙,易而新之,在今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常以立夏气至,命广州刺史行事祠下,事讫驿闻。而刺史常节度五岭诸军,仍观察其郡邑,于南方事无所不统,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又当祀时海常多大风,将往皆忧戚。既进,观顾怖悸,故常以疾为解,而委事于其副,其来已久。故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牲酒瘠酸,取具临时;水陆之品,狼籍笾豆;荐裸兴俯,不中仪式;吏滋不供,神不顾享;盲风怪雨,发作无节,人蒙其害。
典故
扶阳

相关人物
韦贤

参考典故
韦贤相汉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
「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

例句

记事还同楚倚相,传经远自汉扶阳。 权德舆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宾筵徵稷嗣,家法自扶阳。 权德舆 韦宾客宅与诸博士宴集

典故
系扶桑


《楚辞》卷十六汉·刘向《九叹·远游》
委两馆于咸唐。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

例句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杜甫 遣兴五首

典故
莱宫扶景德


《邵氏闻见录》卷一~7~
真宗皇帝景德元年,契丹入寇,犯澶渊,京师震动。当时大臣有请幸金陵、幸西蜀者。左相毕文简公病不出,右相寇莱公独劝帝亲征,帝意乃决,遂幸澶渊。帝意不欲过河,寇公力请,高琼控帝马渡过浮梁。帝登城,六军望黄屋呼「万岁」,声动原野,士气大振。帝每使人觇莱公动息,或曰:「寇准昼寝,鼻息如雷。」或曰:「寇准方命庖人斫鲙。」帝乃安。既射杀死虏骁将顺国王挞览,虏惧请和,帝令择重臣报聘。莱公遣侍禁曹利用以往。帝曰:「凡虏所须即许之。」莱公戒之曰:「若许过二十万金币,吾斩若矣。」和议成,诸将请设伏邀击,可使虏匹马不返。莱公劝帝勿从,纵契丹归国,以保盟好。帝回銮,每叹莱公之功。小人或谮之曰:「陛下闻博乎?钱输将尽,取其馀尽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尚何念之。」帝闻之惊甚,莱公眷礼遂衰。
典故
吾亦爱吾庐
 
吾爱吾庐
 
绕屋树扶疏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读山海经诗十三首〉~00~
〈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汎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典故
天东扶木


《山海经·海经》卷九〈大荒东经·孽摇頵羝山与汤谷扶〉~354~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元·郝懿行云:「扶木当为榑木。」
《國語辭典》:扶桑  拼音:fú sāng
1.朱槿的别名。参见「朱槿」条。
2.古代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叫扶桑,是日出的地方。《楚辞。屈原。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后为太阳的代称。晋。陶渊明〈閒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3.日本的别名。参见「日本」条。
《漢語大詞典》:扶来(扶來)
亦作“ 扶徠 ”。亦作“扶犁”。 传说为 伏羲 乐名。通典·乐一:“ 伏羲 乐曰《扶来》,亦曰《立本》。”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上:“乃命 邢天 作《扶犂》之乐,制《丰年》之咏。” 罗苹 注:“扶犂,一作‘扶来’,即 伏羲 之《凤来》。来、犂古同音尔。”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一·太昊:“长离徠翔,爰作荒乐,歌《扶徠》,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 罗苹 注:“《扶徠歌》,即《凤来》之颂,乃 神农 之《扶犂》也。扶、凤,来、犂,音相同尔。”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书》:“不肖鄙朴不文,亦宜歌《扶徠》,颂盛德,以为觴侑。”
分類:伏羲乐名
《國語辭典》:扶持  拼音:fú chí
1.搀扶。《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
2.支持、照顾。《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國語辭典》:扶疏  拼音:fú shū
枝叶繁茂四布的样子。《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汉。枚乘〈七发〉:「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
《國語辭典》:扶摇(扶搖)  拼音:fú yáo
1.自下盘旋而上的暴风。唐。王勃 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快速急遽。如:「最近公司业绩扶摇直上,同仁们都非常兴奋。」
《國語辭典》:扶杖  拼音:fú zhàng
拄杖而行。《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也作「扶筇」。
分類:扶杖拄杖
《國語辭典》:扶筇  拼音:fú qióng
拄杖而行。宋。张守〈人惠方竹杖〉诗:「多病扶筇老自便,得君方竹更轻坚。」《西游记》第一四回:「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啒喇的开了门。」也作「扶杖」。
分類:扶杖
《漢語大詞典》:扶苏(扶蘇)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國語辭典》:扶头酒(扶頭酒)  拼音:fú tóu jiǔ
易醉的酒。宋。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同年因题纸尾〉诗:「扶头酒好无辞醉,缩项鱼多且放嚵。」
《漢語大詞典》:怪雨盲风(怪雨盲風)
犹疾风暴雨。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花月痕》第三回:“黄昏蜃气忽成楼,怪雨盲风引客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