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扫 → 埽扫”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初汝南西平人。王莽末起事于夷陵,自称扫地大将军。后为岑彭所败。入蜀依公孙述。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冯骏拔江州,俘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法名不详。五代前蜀王建时僧人。常持大帚,不论官府、寺观、人家,过即扫之。时称扫地和尚。王建末年于各处写“水行仙,怕秦川”六字。后王衍于秦川驿被杀,果应其言。事迹见《清异录》卷上。《全唐诗》收2句于谶记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2 【介绍】: 元末红巾军将领。惠宗至正十七年,与关先生等率军北上。次年由益都攻怀庆路,战败,入晋宁路。十九年,自称扫地王。二十年,被元将孛罗帖木儿击败于台州。二十一年,降元。次年,与田丰合谋,刺杀元将察罕帖木儿。被察罕帖木儿义子扩廓帖木儿杀死。
廖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0 【介绍】: 明四川保宁人。正德四年,同蓝廷瑞等起事,拥众十余万,自称扫地王,转战川、鄂、汉中一带。后于通江为明军所攻,战死。
《漢語大詞典》:洒扫应对(灑掃應對)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一:“ 朱氏 之学则主於下学上达,必由洒扫应对而驯至於精义入神。”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洒扫应对,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
扫地
【佛学大辞典】
(杂语)扫地有五德。毗奈耶杂事曰:「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欲扫林中。时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波、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是事已,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扫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诸苾刍: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云岩扫地
【佛学大辞典】
(公案)从容录二十一则曰:「云岩扫地次,道吾云:太区区生。岩云:须知有不区区者。吾云:恁么则有第二月也?岩提起扫帚云:这个是几月?吾便休去。」是示忙中有闲,不更涉第二头,扫地之时为扫帚一本之王三昧,即森罗万象悉为一本之扫地三昧也。
五种胜利──扫地五种胜利
【三藏法数】
(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集)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诸苾刍,凡扫地者,有五胜利,故说此五种功德也。(梵语逝多,华言胜林。给孤长者,谓其能赈济孤贫也。苾刍者,乃西天香草名,谓其体性柔软,以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也。)
〔一、自心清净〕(亦名自除心垢),谓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心得清净,是名自心清净。
〔二、令他心净〕(亦名除他垢),谓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他人见无尘垢,心得清净,是名令他心净。
〔三、诸天欢喜〕(亦名去憍慢),谓若人扫于寺地,即是去其憍慢尘垢,诸天观见地净无尘,生欢喜心,是名诸天欢喜。
〔四、植端正业〕(亦名调伏心),谓若人净扫寺地,即是调伏自心,植立端正福业,他世必获相貌端正,是名植端正业。
〔五、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亦名长功德),谓若人净扫寺地,因净地故,功德增长,而于命终当生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