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仲尼执鞭
 
夫子执鞭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述而》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例句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传赞》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所欣慕。其好贤乐善如此。贤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戒也。」

例句

讲序居重席,群儒愿执鞭。 张籍 赠殷山人

陆公馀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一

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皮日休 七爱诗(并序)之房杜二相国(玄龄、如晦)

《國語辭典》:执鞭(執鞭)  拼音:zhí biān
1.手持马鞭,用以驾车。后多借指卑贱的差役。《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无所复须。」
2.借指追劳追随。《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晏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聊斋志异。卷二。陆判》:「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3.手持教鞭,指当老师。如:「执鞭一生,门生无数。」
《高级汉语词典》:执鞭弭
为人驾驭车马,充当保镖
《國語辭典》:执鞭坠镫(執鞭墜鐙)  拼音:zhí biān zhuì dèng
镫,挂在马鞍两旁供骑者踏脚的东西。执鞭坠镫指手持马鞭、放置马镫,表示追随左右、任由差遣的意思。《水浒传》第三○回:「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西游记》第三九回:「师父,你是我重生父母一般,莫说挑担,情愿执鞭坠镫,伏侍老爷,同行上西天去也。」也作「执鞭随镫」。
《分类字锦》:重耳执鞭(重耳执鞭)
左传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分类:鞭策
《國語辭典》:执鞭随镫(執鞭隨鐙)  拼音:zhí biān suí dèng
手持马鞭,跟随在马镫旁。表示追随左右,任由差遣的意思。明。陆采《明珠记》第一一出:「今请太尉入朝,共成大事,小将情愿执鞭随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兴儿道:『小人是执鞭随镫之人,怎敢当此?』」也作「执鞭坠镫」。
《國語辭典》:执鞭坠镫(執鞭墜鐙)  拼音:zhí biān zhuì dèng
镫,挂在马鞍两旁供骑者踏脚的东西。执鞭坠镫指手持马鞭、放置马镫,表示追随左右、任由差遣的意思。《水浒传》第三○回:「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西游记》第三九回:「师父,你是我重生父母一般,莫说挑担,情愿执鞭坠镫,伏侍老爷,同行上西天去也。」也作「执鞭随镫」。
《漢語大詞典》:秉鞭
执鞭。比喻执政。《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王逸 注:“秉,执也;鞭以喻政。”
分類:执鞭执政
《漢語大詞典》:鞭声(鞭聲)
(1).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雉尾映鞭声,金鑪拂太清。”
(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 宋 陆游 《出朝天门由小西门归》诗:“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 宋 陆游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 五原 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漢語大詞典》:马舞(馬舞)
舞蹈之一种。驯马者执鞭舞,马亦应节而舞。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马舞者,櫳马人著綵衣执鞭,於牀上舞蹀躞,蹄皆应节奏也。” 元 丁复 《题画马为方远上人赋》诗:“况復教之作马舞,跪拜起伏取笑娭。”
《漢語大詞典》:贽御(贄御)
谓执鞭驭车。亦指驭车之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所谓以人教者,非独妙选儒臣也,即左右贄御之人,尤所不可忽也。” 清 孙枝蔚 《卫武公规箴图》诗:“旅賁与贄御,其职葢已卑。”
分類:执鞭
《漢語大詞典》:鞭呼
古代官员赴朝会时,武士执鞭呼叫示威戒警以驱赶行人。周礼·秋官·朝士:“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 郑玄 注:“趋朝辟行人,执鞭以威之。” 孙诒让 正义:“呼以戒警,趋者巡行,皆执鞭为之。”
《漢語大詞典》:鞭板
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梁书·韦粲传:“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裴之高 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 柳节下 是州将,何须我復鞭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