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诨(打諢)  拼音:dǎ hùn
1.戏剧表演中以笑话、谐语相戏谑,使剧情生动逗趣。后亦指开玩笑。《西游记》第二六回:「且不说八戒打诨乱缠。却表行者纵祥云离了蓬莱,又早到方丈仙山。」
2.冒名行骗、恶意胡闹。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个,社长你不知,他是诈骗人的,故来我家里打诨。」也作「打浑」。
《国语辞典》:打诨发科(打诨发科)  拼音:dǎ hùn f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水浒传》第八二回:「依院本填腔调曲,按格范打诨发科。」也作「插科打诨」。
《国语辞典》:打诨说笑(打诨说笑)  拼音:dǎ hùn shuō xiào
胡闹、讲笑话。如:「打诨说笑别太过分,以免伤人自尊。」《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鲍廷尔在河房见了众客,口内打诨说笑。」
分类:胡闹笑话
《國語辭典》:发科打诨(發科打諢)  拼音:fā kē dǎ hùn
泛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也作「插科打诨」。
《國語辭典》:插科打诨(插科打諢)  拼音:chā kē dǎ hùn
本指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言语引人发笑。亦泛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也作「发科打诨」、「打诨发科」、「打诨插科」、「插科使砌」、「撒科打诨」。
《國語辭典》:打诨插科(打諢插科)  拼音:dǎ hùn ch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也作「插科打诨」。
《漢語大詞典》:设科打诨(設科打諢)
谓表演各种戏剧动作和诙谐的语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凡例》:“説白则抑扬鏗鏘,语句整练,设科打諢,俱有别趣。” 王季思 等注:“科是戏剧的动作。打諢是 中国 古典戏剧里一种特定的演出形式,有点近乎相声。”
《國語辭典》:撒科打诨(撒科打諢)  拼音:sā kē dǎ hùn
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随你自去的打觔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诨、乱作胡为。」也作「插科打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