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扑辣(扑辣)  拼音:pū là
拟声词。形容物体刺入的声音。《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夫妻没有隔宿怨,只因腰带金刚钻,走到身上三扑辣,杀人怨仇解一半。」
《国语辞典》:扑然(扑然)  拼音:pū rán
忽然、突然。《董西厢》卷七:「那君端闻道,扑然倒地,只鼻内似有浮气。曲匝了半晌,收身强起,伤自家来得较迟。」
分类:忽然突然
《国语辞典》:扑同(扑同)  拼音:pū tó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的声音。《水浒传》第二九回:「听得扑同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也作「扑通」。
《国语辞典》:扑桶(扑桶)  拼音:pū tǒ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的声音。《水浒传》第三八回:「两个好汉,扑桶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也作「扑通」。
《国语辞典》:颠扑不碎(颠扑不碎)  拼音:diān pū bù suì
比喻理论真确,不能改易。也作「颠簸不破」、「颠扑不破」。
《国语辞典》:滴溜溜扑(滴溜溜扑)  拼音:dī liū liū pū
滑倒、跌跤。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三折:「我则见滴溜溜扑落下战鞍来,明晃晃响珰珰的战锣筛。」也作「滴溜扑」。
《国语辞典》:饿虎扑羊(饿虎扑羊)  拼音:è hǔ pū yáng
形容动作迅速且凶猛的样子。如:「南京城破,入城的日本暴军,以饿虎扑羊之势残杀百姓。」
分类:迅速凶猛
《国语辞典》:扑搭地(扑搭地)  拼音:pū dā de
拟声词。形容物体摔落地面的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只见墙上有两件东西扑搭地丢将出来,急走上前看时,却是两个被囊。」
《国语辞典》:扑登登(扑登登)  拼音:pū dēng dēng
冲动的样子。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我见他扑登登忿怒难收救,他那里踢翻椅桌,扯了幔幕。」也作「勃腾腾」。
分类:冲动
《国语辞典》:扑个空(扑个空)  拼音:pū ge kōng
寻访不著或要的东西没得到。元。杨朝英〈水仙子。灯花占信〉曲:「不付能博得个团圆梦,觉来时又扑个空。」也作「扑空」。
《国语辞典》:扑克脸(扑克脸)  拼音:pū ke liǎn
原指玩扑克牌游戏的人,无论手中拿的牌好或坏,都能不动声色,面无表情。后引喻喜怒不形于色的面部表情。如:「在谈判过程中,他一直绷著张扑克脸,谁也不晓得他真正的心意。」
《国语辞典》:扑克牌(扑克牌)  拼音:pū ke pái
一种纸牌。为英语poker的音译。共五十二张,分黑桃、红心、方块、及梅花四组,每组十三张。另附丑角两张。可用以打桥牌、十三张、捡红点等,玩法很多,全视游戏规则而定。
《国语辞典》:扑鲁鲁(扑鲁鲁)  拼音:pū lǔ lǔ
拟声词。形容不停打滚的声音。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将我扑鲁鲁的横拖倒拽,闹炒炒的后拥前推。」也作「扑簌簌」。
《国语辞典》:拓扑学(拓扑学)  拼音:tuò pū xué
1.拓扑数学。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性。
2.对地志、方志加以科学研究的学问。
《国语辞典》:厮扑行(厮扑行)  拼音:sī pū háng
以相扑、摔角为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他有一个儿子,叫做牛黑子,是个不本分的人,专一在赌博行、厮扑行中走动。」
分类:相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