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扑簌簌(撲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不停的颤抖、滚动的声音。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起几个骨碌碌的轰雷,更一阵扑簌簌的怪风。」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也作「扑鲁鲁」、「扑碌碌」、「扑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2.形容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大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多的样子。《董西厢》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才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胜秋雨点儿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也作「噗噜噜」、「噗碌碌」。
《国语辞典》:扑扑簌簌(扑扑簌簌)  拼音:pū 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悄悄蹙蹙款把纱窗映,扑扑簌簌风飐珠帘影。」
2.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且多的样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落叶辞柯,近睹得扑扑簌簌。」《九宫正始。商调。过曲。山坡羊》:「伤嗟!扑扑簌簌泪似麻,冤家多敢将人定害杀。」
《漢語大詞典》:扑梭梭(撲梭梭)
犹扑簌簌。泪水不断地下落貌。
《漢語大詞典》:扑索索(撲索索)
(1).犹扑簌簌。泪水不断地下落貌。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七:“ 程少奶奶 抓住了 何小姐 的手,眼里的泪珠就扑索索滚个不住。”
(2).犹扑簌簌。象声词。 茅盾 《虹》六:“在那边近洲滩的芦苇中,扑索索地飞起两三只白鸥。”
《漢語大詞典》:泼梭梭(潑梭梭)
犹扑簌簌。流泪貌。《天雨花》第二九回:“转思不觉痛伤心,泼梭梭两泪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