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63,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手版
手分
手迹
摇手
手指
手抄
丹青手
藉手
试手
去手
弩手
落手
徒手
触手
呵手
《國語辭典》:手版  拼音:shǒu bǎn
1.笏。古时大臣朝见天子时,用以记事备忘的狭长板子。唐。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也作「手板」。
2.手本的别名。参见「手本」条。
分類:手版
《國語辭典》:手板  拼音:shǒu bǎn
1.笏。古时大臣朝见天子时,用以记事备忘的狭长板子。北周。庾信〈杨柳歌〉:「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以妓为家,将一个手板上写道:『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也作「手版」。
2.手本的别名。参见「手本」条。
3.手掌。
《漢語大詞典》:手分
宋 时州县雇募的一种差役。 宋 苏辙 《论衙前后诸役人不便札子》:“ 吴 蜀 等处,家习书算,故小民愿充州县手分,不待招募,人争为之。” 宋 苏辙 《论衙前后诸役人不便札子》:“且民间諳习书算行遣之人,除投充手分之外,其实亦无他业,不为手分亦将何为?”
《國語辭典》:手迹(手跡)  拼音:shǒu jī
手写的墨迹或所画的图画。如:「这幅山水画是张大千的手迹。」也作「手迹」。
《國語辭典》:摇手(搖手)  拼音:yáo shǒu
1.把手左右摆动,以示再见、不可或不愿。南朝梁。简文帝 春江曲:「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红楼梦》第四一回:「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
2.动弹。《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家吏不晓,今壹受诏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
3.机械上指用手摇转,使轮子旋转的把手。
《國語辭典》:手指  拼音:shǒu zhǐ
手掌末端的部分,左、右手各五根。《三国演义》第三○回:「淳于琼被擒见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縳于马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他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只一双手指却像讲究勾、搬、冲的。」也称为「手指头」。
《國語辭典》:手抄  拼音:shǒu chāo
1.亲手抄写。如:「手抄后付梓。」也作「手钞」。
2.以手工抄录。
3.亲手抄写的文稿。也作「手钞」。
《漢語大詞典》:手钞(手鈔)
亦作“ 手抄 ”。 亲手抄录。新唐书·柳仲郢传:“ 仲郢 尝手钞六经。” 宋 曾巩 《〈类要〉序》:“及得公所为《类要》上、中、下秩,总七十四篇,凡若干门,皆公所手抄。”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与弟 文正公 珪 读书同卧起,手钞默诵,鷄鸣不已。”
分類:亲手抄录
《國語辭典》:丹青手  拼音:dān qīng shǒu
画家。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费骚人携遍诗囊,丹青手岂易摹肖!」
分類:画工
《國語辭典》:藉手  拼音:jiè shǒu
借助他人之力。如:「藉手他人以成事。」《左传。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
分類:借助
《漢語大詞典》:试手(試手)
(1).试身手。 宋 欧阳修 《南歌子·闺情》词:“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2).谓试探性地出手。《西游记》第二七回:“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
《漢語大詞典》:去手
离手,放下。 宋 陈亮 《复杜伯高书》:“两赋反覆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 宋 冯去非 《〈对床夜语〉序》:“予友 范 君 景文 授以所著书一编,语甚綺而文甚高,时夜将半,剪烛疾读,不能去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诗所云‘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嫦娥第一香’者,是也。 微波 绣之於帨巾,不去手。”
分類:放下
《國語辭典》:弩手  拼音:nǔ shǒu
熟习射箭的人。《宋书。卷九五。索虏列传》:「募天下弩手,不问所从。」
分類:弓箭手
《国语辞典》:落手  拼音:luò shǒu
放手。《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即将这皮靴番来覆去,不落手看了一回。」
分类:放手
《國語辭典》:徒手  拼音:tú shǒu
空手。唐。柳宗元〈设渔者对智伯〉:「鱼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
分類:徒手空手
《國語辭典》:触手(觸手)  拼音:chù shǒu
腔肠动物的感觉器官。多位于身体前端口的周缘,可自由伸缩,有些则附有吸盘。触手可感觉周围环境及帮助捕食。如水母、水螅、海参等均有触手。
《國語辭典》:呵手  拼音:hē shǒu
向手呵气使之温暖。宋。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词:「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宋。周邦彦〈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词:「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