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指手划脚(指手劃脚)
亦作“指手画脚”。
(1).说话时做手势。多用于形容放肆或得意。《水浒传》第七五回:“见这 李虞候 、 张干办 在 宋江 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廝。”《西游记》第三二回:“﹝ 八戒 ﹞吊转头来,望着 唐僧 ,指手画脚的駡道:‘你罢软的老和尚!’”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红楼梦第二二回:“只见 宝玉 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他们都静静的听着老人指手划脚的说。”
(2).比喻乱加指点批评。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这就用不着你指手划脚了,我们当然要交给领导处理。”
《漢語大詞典》:哑谈(啞談)
谓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我和那主妇在屋里指手画脚做哑谈。”
《国语辞典》:打勾勾  拼音:dǎ gōu gōu
一种表示互相约定的手势。双方各伸出一手,以小指相勾,拇指相印。本属儿童游戏性质。如:「这事光说不行,我们来打勾勾!」
《国语辞典》:默剧(默剧)  拼音:mò jù
专赖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而不用唱白的戏剧。也称为「哑剧」。
《国语辞典》:号志(号志)  拼音:hào zhì
以手势、光色、声音、文字等指示行进、注意、停止等动作的讯号。
《漢語大詞典》:暗话(暗話)
经约定用以暗中交流信息的词语或手势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又想起他在船上给他伙伴説的话,嘰嘰咕咕听不懂的,想来就是他们的暗号暗话,这个人一定也是会党。” 柳杞 《好年胜景》:“他从不曾像那些鬼里鬼气的经纪人,用手指在别人家袖筒里打暗话,弄什么‘捏七撇八勾子九’等等。”
《漢語大詞典》:比手划脚(比手劃脚)
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杨朔 《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陈炎荣 《雨过天晴》:“二舅讲故事是很认真的,讲到红军胜利的时候,总是比手划脚,眉飞色舞。”参见“ 指手划脚 ”。
《漢語大詞典》:指手划脚(指手劃脚)
亦作“指手画脚”。
(1).说话时做手势。多用于形容放肆或得意。《水浒传》第七五回:“见这 李虞候 、 张干办 在 宋江 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廝。”《西游记》第三二回:“﹝ 八戒 ﹞吊转头来,望着 唐僧 ,指手画脚的駡道:‘你罢软的老和尚!’”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红楼梦第二二回:“只见 宝玉 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他们都静静的听着老人指手划脚的说。”
(2).比喻乱加指点批评。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这就用不着你指手划脚了,我们当然要交给领导处理。”
《國語辭典》:捏诀(捏訣)  拼音:niē jué
按照口诀而行掐指的动作。如:「这算命先生捏诀一算,便道:『不妙!不妙啊!』」《西游记》第七○回:「他却至那打死小妖之处,寻出黄旗、铜锣,迎风捏诀,想象腾那,即摇身一变,变做那有来有去的模样。」《荡寇志》第八四回:「希真暗暗捏诀念咒,向空作用,将一个巨雷祭在空中,只待丽卿呼唤,便放下去。」
《漢語大詞典》:捻诀(捻訣)
谓施法术时做出的一种手势。《平妖传》第十七回:“ 张鸞 捻诀念咒,作用已毕。”《西游记》第二七回:“﹝ 三藏 ﹞果然信那呆子的攛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西游记》第七六回:“﹝ 行者 ﹞即捻诀念起真言,摇身一变,即变做个蟭蟟虫。”
《國語辭典》:口讲指画(口講指畫)  拼音:kǒu jiǎng zhǐ huà
边说边以手指比画,以助讲解。形容人讲演时的举动。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漢語大詞典》:两手加额(兩手加額)
双手放在前额上。古人表示庆幸的一种手势。 宋 苏轼 《辨谤札子》:“见百姓父老数十人,相与道傍语笑。其间一人以两手加额云:‘见説好箇少年官家。’”《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先主两手加额曰:‘此天之所赐,亦由三弟之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