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抛丸
杂技之一。两手上下抛接多个弹丸不使落地。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参见“ 弄丸 ”。
《國語辭典》:弄丸  拼音:nòng wán
一种民俗杂技。表演者把几个球抛上空中,再用手接住,弄出各种花样。《庄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巧技承蜩与弄丸,当前卖弄许多般。」
《國語辭典》:手套  拼音:shǒu tào
套在手上,用以保护手部及禦寒之物。如:「寒冬里骑车,不妨戴手套保暖。」
《漢語大詞典》:手号(手號)
(1).手上的雕青记号。《元典章·兵部一·新附军》:“十九年间,钦奉圣旨节该亡 宋 军人有手号的招收,无手号的休招收者。”
(2).用手作姿势为记号来表示意思。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三十日》:“ 孙逸仙 復布告此会宗旨讫,復由各人自书誓书,传授手号。”
《漢語大詞典》:不落手
拿在手上,舍不得放下。《水浒传》第二回:“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瓏, 端王 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
《国语辞典》:磨扇坠手(磨扇坠手)  拼音:mò shàn zhuì shǒu
比喻手上拿著沉重的东西,行动不灵活。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当要一千锭,则要五百锭,当要五百锭,则要二百五十锭,人都抢著买,可不磨扇坠著手哩!」
《国语辞典》:手心手背都是肉  拼音:shǒu xīn shǒu bèi dōu shì ròu
原指手心和手背的肉都长在同一只手上。后比喻相对的双方都同等重要。如:「儿子、女儿我都一样疼,要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
《国语辞典》:掌上之珠  拼音:zhǎng shàng zhī zhū
捧在手上的一颗珍贵珠子。比喻极受宠爱珍视的人,通常指爱女。《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小姐,德性温良,才貌出众。鲁老先生和夫人因无子息,爱如掌上之珠。」《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那家老鸨打听得冲天炮是现任制台心头之肉,掌上之珠,那种恭维,真是形容不出。」也称为「掌上明珠」。
《国语辞典》:只手空拳(只手空拳)  拼音:zhī shǒu kōng quán
手上没有任何武器。《野叟曝言》第三回:「此时只手空拳,如何抵挡?」
分类:手上武器
《国语辞典》:边张子(边张子)  拼音:biān zhāng zi
打麻将时,手上已握有一、二或八、九的牌,只剩一张三或七的牌即可凑成搭子而和。如此三、七即称为「边张子」。
《国语辞典》:做牌  拼音:zuò pái
1.打牌的人用心经营手上的牌。
2.打牌时动手脚作弊。
《国语辞典》:疣目  拼音:yóu mù
长在手上或脚上多馀的肉块。
分类:手上脚上
《国语辞典》:暗杠(暗杠)  拼音:àn gàng
麻将上称四张同色牌为「一杠」。手上牌中有杠,称为「暗杠」。
《国语辞典》:拜手稽首  拼音:bài shǒu qǐ shǒu
古代一种跪拜礼。先两手伏地,再把头伏在手上,上身与地面平行。《书经。洛诰》:「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国语辞典》:拉花绳(拉花绳)  拼音:lā huā shéng
一种小孩子玩的传统游戏。由一人将绳圈套在双手上撑开,再由另一人以手指勾住绳子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如:「拉花绳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漢語大詞典》:手号军(手號軍)
宋 时一种屯守河道的军队。因在军人手上雕青为号,故名。元史·河渠志二:“ 宋 时,屯守河道,用手号军,大处千人,小处不下三、四百,隶巡检司管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