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智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畏之一。(参见:四无畏)
【佛学常见辞汇】
佛四无畏之一。佛在大众中说法,因自己是一位有真正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无怖畏。
【三藏法数】
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是一切智无所畏。(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天魔梵者,天魔即他化自在天,梵即梵天魔。)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阿弥陀经之异名。此经为一切诸佛护持忆念之经,故名。同经曰:「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学常见辞汇】
佛说阿弥陀经的别名,因阿弥陀经为一切诸佛所护持和忆念。
一切如来所生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又曰三三昧耶摄百印。底哩秘密法中卷所说。不动尊之印明也。其文曰:此印名为功德母,佛法僧法住其中,请善明王及本尊,结此秘印皆云集,以此如来所生印,想为阏伽奉献,诸佛菩萨,诸尊贤圣,供养念诵,速得成就。此印母之内传(金刚坚固内相传)佛心即是。五智(五指)秘于内心,(掌中)教令彰于外相也。佛口云二空(二大指),入于掌中者,两部大日之智德(秘),又人法二空之智(浅)也。二空之妙理。即诸法之本源。两部之极智。乃众德之总括。佛法诸宝住其中。即此意也。二地竖开(檀慧坚开),系功德之母。譬如世间万物。皆自地出生。一切之功德。均由菩提心(本不生之义)而生。今表此义。即二地(二小)竖开也。见不动瑜伽要钞。
一生所系菩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一生补处菩萨同。(参见:弥勒)
一业所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各人为同一之业。而感同一之果也。又名共业共果。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七佛所说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之略名。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晋代失译。说七佛八菩萨各神咒。
日本所谓净土真宗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天亲菩萨,第三祖梁昙鸾和尚,第四祖唐道绰禅师,第五祖唐善导大师,第六祖横川之源信和尚,第七祖黑谷之源空上人也。此七祖为日本真宗开祖见真大师所自定。见正信偈。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十种所观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种之所观法,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五位:十住位十种所观法、十行位十种所观法、十回向位十种所观法、十地位十种所观法、等觉位十种所观法也。出于璎珞本业经上。
力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力与四无所畏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
三所断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断)
大日所现三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一曰:「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等像貌,普于十方宣说真言道清净句法。」同疏曰:「执金刚对金刚智慧门降伏方便,普贤对如法身门寂灾力便,观音对莲华三昧门增益方便,举此三点则无量不思议妙用皆已摄在其中,故殊言之。」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普贤菩萨说见佛之法。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卷,唐不空译,与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