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之别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梁曼陀罗仙译,与僧伽婆罗译之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先出,所谓文殊般若是也。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宿曜经之具名。
日子王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之略名。
水沫所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泡沫焰蕉幻之五喻。与五阴譬喻经同本。
心王心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心心数)
心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所有法之略。为心王之所有,而有贪瞋等别作用之心法也。小乘俱舍有四十四法。大乘唯识有五十一法。(参见:五位)
【佛学常见辞汇】
心所有法的简称,也就是为心所有的各种思想现象,共有五十一法,即遍行五,别境五,善心所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
┌遍行(触、作意、受、想、思)────────────────五┐
│别境(欲、胜解、念、定、慧)────────────────五│
心 │善心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  │
所─┤    行舍、不害)───────────────────十一├五
法 │随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六│十
│   (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 │一
│    不信、懈怠、放逸、昏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廿│
└不定(睡眠、恶作、寻、伺)─────────────────四┘
五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种种之五位。
【佛学常见辞汇】
1。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2。唯识宗所立之修行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
心所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常略曰心所。
心无所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也。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證无生法忍是也。」
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十善十恶之果报,兼说饮酒有三十六失。
四明两重能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明尊者所立两重之能所也。(参见:观不思议经)
四所戒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戒坛)
四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无畏同。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一切智无所畏 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如实言,是法不法,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一无所畏也。
二、漏尽无所畏 漏尽者,惑业生死俱尽也。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如实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二无所畏也。
三、说障道无所畏 说障道者,说彼魔外,障蔽圣道之法也。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如实言,受是障法不障道,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三无所畏也。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说尽苦道者,说能尽诸苦之道法也。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随是行能尽诸苦。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如实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间,不能尽苦,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四无所畏也。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此四通言无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于大众中凡有所说,则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
〔一、一切智无所畏〕,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是一切智无所畏。(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天魔梵者,天魔即他化自在天,梵即梵天魔。)
〔二、漏尽无所畏〕,漏尽者,惑业生死俱尽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一切漏尽,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是为漏尽无所畏。
〔三、说障道无所畏〕,说障道者,说彼魔、外障蔽圣道之法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说障法,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是为说障道无所畏。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说尽苦道者,说能尽诸苦之道法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能尽诸苦,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馀众,实不能转,是为说尽苦道无所畏。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无所畏有二种:一、佛无所畏,二、菩萨无所畏。今此四无所畏,皆言菩萨也。盖菩萨具诸智慧,明了决定,而于众中说法,则无恐畏之相,故名无所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能持无所畏〕,能持者,谓菩萨闻一切法,常能受持,忆念不忘,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二、知根无所畏〕,知根者,谓菩萨知一切众生诸根利钝,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三、决疑无所畏〕,决疑者,决剖一切众生之疑难也。谓凡有一切来难问者,菩萨悉能如法剖决而答,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四、答报无所畏〕,答报者,以言辞应答酬报其所问也。谓凡一切众生听受问难,菩萨悉能随意如法而答,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四无所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说四无畏及八大众中无畏。
正所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为蒙被教化之标的而言。凡愚恶人之机类,皆可谓为弥陀之正所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