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冠履  拼音:guān lǚ
礼仪。比喻上下有定分。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采三王之礼,冠履粗分。」
《漢語大詞典》:冠绅(冠紳)
(1).比喻仕宦。 宋 叶适 《致政朝请郎叶公圹志》:“味山野之乐而远市朝,服臺笠以忘冠绅焉。”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下:“每至冠绅与故人之家,留必数日而復反。”
(2).戴帽束带。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襄敏 不知事端,分付忙排香案迎接,自己冠绅袍笏,俯伏听旨。”
《國語辭典》:重戴  拼音:chóng dài
一种流行于唐朝的帽子。通常用黑色罗帛制成方形而垂檐,有缨带,可于下巴处打结。因为是在巾上加帽,故称为「重戴」。唐。薛调《无双传》:「午后有一人重戴,领妇人四五辈,欲出此门。」《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重戴。唐士人多尚之,……所谓重戴者,盖折上巾又加以帽焉。宋初,御史台皆重戴,馀官或戴或否。」
分類:既有戴帽
《漢語大詞典》:重盖(重蓋)
谓既戴帽又用伞。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在京百官席帽。宰执皇亲用繖,呼为重盖。”参见“ 重戴 ”。
分類:戴帽
《國語辭典》:重戴  拼音:chóng dài
一种流行于唐朝的帽子。通常用黑色罗帛制成方形而垂檐,有缨带,可于下巴处打结。因为是在巾上加帽,故称为「重戴」。唐。薛调《无双传》:「午后有一人重戴,领妇人四五辈,欲出此门。」《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重戴。唐士人多尚之,……所谓重戴者,盖折上巾又加以帽焉。宋初,御史台皆重戴,馀官或戴或否。」
分類:既有戴帽
《漢語大詞典》:冠笄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3).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懺。”
《漢語大詞典》:冠栉(冠櫛)
梳发戴帽。 唐 白居易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诗:“冠櫛心多嬾,逢迎兴渐微。” 清 吴伟业 《偶成》诗之十二:“冠櫛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谈。”
分類:梳发戴帽
《國語辭典》:光头(光頭)  拼音:guāng tóu
1.头上不留头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郑生望著光头,把这壶尽著力一下打去,广明打得头昏眼暗,急伸手摸头时,郑生又是两三下,打著脑袋,扑的晕倒。」《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恶和尚把老和尚的光头捏一捏,把葫芦药酒倒出来吃了一口。」
2.头上不戴帽子。如:「他不习惯光头,一年四季总戴著帽子。」
3.梳理头发。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只是咱这等人家,要早起些,光头净面,打扮的娇媚些。」
4.光线的亮度。《老残游记》第一二回:「这县里出的灯,样式又好,火力又足,光头又大,五大洲数他第一。」
《漢語大詞典》:戴帽饧(戴帽餳)
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隋书·循吏传·梁彦光:“ 彦光 前在 岐州 ,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 相 部,如 岐州 法。 鄴都 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餘,拜 赵州 刺史, 彦光 言於上曰:‘臣前待罪 相州 ,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復垂收採,请復为 相州 ,改絃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
《漢語大詞典》:栉冠(櫛冠)
梳头戴帽,指梳妆。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听朝。”
《漢語大詞典》:冠狗
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贺 为王时,又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此服妖,亦犬旤也。 贺 以问郎中令 龚遂 , 遂 曰:‘此天戒,言在仄者尽冠狗也。’” 颜师古 注:“言王左右侍侧之人不识礼义,若狗而著冠者耳。”
《國語辭典》:衣冠禽兽(衣冠禽獸)  拼音:yī guān qín shòu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镜花缘》第四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漢語大詞典》:轩鹤冠猴(軒鶴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明 刘基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参见“ 轩鹤 ”、“ 沐猴而冠 ”。
《漢語大詞典》:魁跣
不戴帽并赤足。魁,通“ 科 ”。 清 黄周星 《垂虹桥新涨歌》:“我时魁跣坐高堂,同心之友劝倾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