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战鼓(戰鼓)  拼音:zhàn gǔ
战争时所击的鼓。作为鼓舞士气及发动攻击的信号。唐。李白〈猛虎行〉:「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
《分类字锦》:风鸣战鼓(风鸣战鼓)
庾信 细雪翻沙下,寒风战鼓鸣。
分类:
《國語辭典》:桴鼓  拼音:fú gǔ
1.战鼓。古代作战以桴击鼓进军。《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贼闻皆惮之,桴鼓不鸣。」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2.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语本《韩非子。功名》:「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
《漢語大詞典》:桴鼓相应(桴鼓相應)
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國語辭典》:枹鼓  拼音:fú gǔ
1.古代战阵所用的战鼓,后代指战争或军旅。汉。扬雄 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2.鼓槌和鼓。《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李寻》:「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
3.盗案发生时,用来示警之鼓。《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國語辭典》:严鼓(嚴鼓)  拼音:yán gǔ
1.庄严的鼓节。《汉书。卷八二。史丹传》:「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2.击大鼓以警戒。《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然传》:「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
《漢語大詞典》:军鼓(軍鼓)
战鼓。左传·昭公五年:“使臣获衅军鼓,而敝邑知备,以御不虞,其为吉,孰大焉?”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陈登 者”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 登 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作兹征鉞军鼓,陈之于东阶。”
分類:战鼓
《漢語大詞典》:铁鼓(鐵鼓)
犹战鼓。 唐 李白 《军行》诗:“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分類:战鼓
《國語辭典》:鼓角  拼音:gǔ jué
军中用为号令的两种乐器,夜则用以报时打更。明。于谦 从军五更转诗:「五更人尽起,鼓角动边城。」
《漢語大詞典》:鼓音
(1).战鼓的声音。左传·成公二年:“ 郤克 伤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汉书·陈汤传:“ 延寿 、 汤 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围城。”
(2).谓弹琴。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春申君传:“ 春申君 曰:‘何能?’对曰:‘能鼓音,读书通一经。’”
《國語辭典》:鼍更(鼉更)  拼音:tuó gēng
鼍善夜鸣,声似击鼓,相传其次数和更鼓相应,故称为「鼍更」。宋。韩驹〈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诗:「我老倦随宫漏水,江南江北听鼍更。」
《漢語大詞典》:夔鼓
山海经·大荒东经:“﹝ 流波山 ﹞其上有兽……其名曰 夔 。 黄帝 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后因以“夔鼓”作为战鼓的美称。隋书·虞世基传:“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鏜鏜。”
分類:战鼓
《漢語大詞典》:旌鼓
(1).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敢諫之鼓。”《魏书·高祖纪上》:“昔之哲王,莫不博採下情,勤求箴諫,建设旌鼓,询纳芻蕘。”
(2).旌旗和战鼓。后汉书·董卓传:“明旦﹝ 董卓 ﹞乃大陈旌鼓而还。”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 兰臺 石室 之典,用尽於帷盖。”
《漢語大詞典》:火鼓
火炬和战鼓。孙子·军争:“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李筌 注:“火鼓,夜之所视听。” 贾林 注:“火鼓旌旗,可以听望,故昼夜异用之。”《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
《漢語大詞典》:驼鼓(駝鼓)
(1).设在骆驼背上的鼓。 元 袁桷 《龙虎台》诗:“前行节驼鼓,执御各在手。”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三一:“日光未透香烟起,御道声声驼鼓来。”元史·舆服志二:“驼鼓……﹝骆驼背﹞上施一面有底铜掆小鼓,一人乘之,繫以毛绳。凡行幸,先鸣鼓于驼,以威振远邇。”
(2).即鼍鼓。战鼓。《西游记》第六回:“那阵上旌旗闪闪,这阵上驼鼓冬冬。”一本作“ 鼉鼓 ”。
《漢語大詞典》:偃鼓
停敲战鼓。指罢战。 元 王逢 《帖侯歌》:“髑髏掷地血飞雨,短兵未接寇偃鼓。”参见“ 偃旗息鼓 ”。
分類:战鼓罢战
《國語辭典》:偃旗息鼓  拼音:yǎn qí xí gǔ
军队放倒旌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声,不露行踪。《三国志。卷三六。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也作「掩旗息鼓」、「偃旗卧鼓」、「卧鼓偃旗」、「卧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