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苦斗(苦鬭)
艰苦战斗;在艰困中奋斗。隋书·陈稜传:“ 稜 尽鋭击之,从辰至未,苦鬭不息。” 巴金 《灭亡》第十九章:“这时候,他开始觉得这长久不息的苦斗应该停止了。”
《漢語大詞典》:远斗(遠鬭)
到远方去战斗。史记·淮阴侯列传:“闻 汉 将 韩信 涉 西河 ,虏 魏王 ……议欲下 赵 ,此乘胜而去国远鬭,其锋不可当。” 三国 魏 左延年 《从军行》:“五子远鬭去,五妇皆怀身。”周书·文帝纪下:“贼顾谓吾但自守耳,无远鬭意。”
分類:远方战斗
《漢語大詞典》:健斗(健鬭)
勇于战斗。后汉书·冯异传:“诸将非不健鬭,然好虏掠。”新唐书·藩镇传·王士真:“ 赵万敌 者,故 武俊 将,以健鬭闻。” 金 元好问 《宿菊潭》诗:“汝乡之单贫,寧为豪右欺?聚讼几何人?健鬭復为谁?”
分類:勇于战斗
《漢語大詞典》:敌战(敵戰)
敌对战斗;正面作战。国语·越语上:“夫 吴 之与 越 也,仇讎敌战之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 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國語辭典》:奋战(奮戰)  拼音:fèn zhàn
奋勇战斗。如:「他为了国家,不惜奋战到底。」
《國語辭典》:战力(戰力)  拼音:zhàn lì
作战的能力。如:「我国每年都对外采购新式武器,以充实国防战力。」
《國語辭典》:助战(助戰)  拼音:zhù zhàn
协助作战。《三国演义》第五回:「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只听得山头炮响,你们便喊杀回来助战,不可有误。」
《國語辭典》:助威  拼音:zhù wēi
助长声势。《三国演义》第四○回:「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他出走,汝却于东门外从后击之。」《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胡道台一见有藩台助威,胆子亦登时大了。」也作「助阵」、「助势」。
《国语辞典》:殊死战(殊死战)  拼音:shū sǐ zhàn
一决生死的战斗。如:「面对敌人的进攻,全体官兵都有作殊死战的决心。」《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國語辭典》:战友(戰友)  拼音:zhàn yǒu
称并肩作战的人。如:「他们二人是合作无间的亲密战友。」
分類:战斗
《漢語大詞典》:酣斗(酣鬭)
剧烈战斗;奋战。新唐书·史宪忠传:“常为先锋,閲三十战,中流矢,酣鬭不解,由是著名。”
《國語辭典》:阵头(陣頭)  拼音:zhèn tóu
民俗节庆时,参加表演的业馀乐团或游艺团体。如台湾地区庙会时迎神行列中的南管、北管、宋江阵、车鼓弄等。
《漢語大詞典》:步斗(步鬭)
步罡踏斗。《参同契》卷上:“履行步斗。”埤雅·释鸟:“鹤雌雄相随,如道士步斗。”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趁天风,随仙乐,双引着鸞旌高步斗。”参见“ 步罡踏斗 ”。
步鬭:徒步战斗。汉书·李陵传:“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 陵 。 陵 军步鬭树木间,復杀数千人。”
分類:徒步战斗
《國語辭典》:步罡踏斗  拼音:bù gāng tà dǒu
道教法师设坛建醮时,为求遣神召灵而礼拜星斗的步态和动作。因步行转折,系按斗宿魁罡之象或九宫八卦之图而步踏之,故称为「步罡踏斗」。简称为「步罡」。又相传为禹所创,故也称为「禹步」。《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也作「步斗踏罡」。
《國語辭典》:阵地(陣地)  拼音:zhèn dì
军队作战时据守的地区。通常筑有工事,可攻可守。
《漢語大詞典》:疾力
工作或战斗快速而努力。荀子·荣辱:“孝弟愿慤,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 杨倞 注:“疾力谓速力而作也。”《淮南子·泰族训》:“故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汉书·灌婴传:“又从攻 秦 军 亳 南、 开封 、 曲遇 ,战疾力,赐爵执帛,号 宣陵君 。”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攻战速疾也。’疾,急速也;力,强力也。”
《漢語大詞典》:谷马(穀馬)
犹喂马。谓备集草料,作好战斗准备。东观汉记·马防传:“ 永平 十五年,上始欲征 匈奴 ,与 竇固 等议出兵调度,皆以为塞外草美,可不须穀马。”后汉书·西羌传论:“穀马扬埃,陆梁於 三辅 ;建号称制,恣睢於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