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冰惕
戒惧警惕。《南齐书·褚渊传》:“下官常人,志不及远。随运推斥,妄践非涯,才轻任重,夙宵冰惕。近值国危,含气同奋,况在下官,寧吝身命。”
分類:戒惧警惕
《漢語大詞典》:悛惕
悔悟戒惧。 唐 吴少微 《唐北京崇福寺铜钟铭序》:“於是旭旦之音达而人用悛惕,伐 虞泉 而人悲衰老。”
分類:悔悟戒惧
《漢語大詞典》:谨凛(謹凜)
谨慎戒惧。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卷上:“即此一念谨凛,为道心之主,为精一,为执中,皇上已一日而 尧 舜 矣。” 清 王韬 《洋务上》:“今日者不过相安於无事耳,求无不遂,请无不行,以谨凛之形,观骄盈之色。”
《漢語大詞典》:捷慑(捷懾)
急疾戒惧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捷慑逐物,日富月昌。” 李贤 注:“捷,疾也。慑,惧也。急惧逐物,则致富昌。”
分類:急疾戒惧
《漢語大詞典》:警竦
谓令人警觉戒惧。 清 劳史 迩言:“以己心为严师一语,提得警竦,做存诚工夫须从此著力。”
分類:警觉戒惧
《漢語大詞典》:儆动(儆動)
(1).谓戒惧不安。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洪范》五福独不言贵者,贵近於高危。福之自至犹儆动,奈何枉道邀之。”
(2).打动;引动。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 黄 诗注又云:‘田野踏歌者……其尾腔曰“娘来里,妈来里”,曰“小篮弟”,曰“娘十几”,皆男女儆动之词也。’”
《漢語大詞典》:祗懔
敬慎而戒惧。文选·潘岳〈关中诗〉:“主忧臣劳,孰不祗懔。”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懔,危也。’”
分類:敬慎戒惧
《國語辭典》:夕惕若厉(夕惕若厲)  拼音:xì tì ruò lì
语出《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谓终日戒惧谨慎,如处忧危之地,不敢稍加懈怠。《周书。卷五。武帝纪上》:「洎予小子,弗克遵行,惟斯不安,夕惕若厉。」
《漢語大詞典》:一喷一醒(一噴一醒)
(1).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王伯大 音释引 樊汝霖 云:“鸡用水喷,神气始醒。”后 宋 儒常以此语比喻慎独戒惧功夫。朱子语类卷三四:“心动,便是惧处,岂是似醉人恣意胡乱做去。 韩 文《鬭鷄联句》云:‘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谓都困了,一以水喷之,则便醒。一喷一醒,所谓惧也。”
(2).喻推动督促。 明 张楝 《陈边事》:“閲视之始,差大臣矣,未几而改科臣,又未几而改按臣,又未几而改命臣等九人,分道而出,一喷一醒,而终不能保其后之不痿痺也。”
《国语辞典》: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拼音: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一方面因父母的高寿而喜悦,一方面因父母的年老而戒惧害怕。语出《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后也用来形容既使人高兴又使人忧惧的事情。《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那颜氏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所喜者,阿寄回来,所惧者,未知生意长短若何?」
《国语辞典》:朝兢夕惕  拼音:zhāo jīng xì tì
形容勤奋戒惧、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参见「朝乾夕惕」条。宋。朱熹〈戊申封事〉:「尚当朝兢夕惕,居安虑危,而不可以少怠。」
《漢語大詞典》:术悐
怵惕。戒惧警惕。 睡虎地 秦 墓竹简《为吏之道》:“綦之綦﹝之﹞,食不可赏,术悐之心,不可﹝不﹞长。”
《國語辭典》:如履薄冰  拼音:rú lǚ bó bīng
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处事极为谨慎小心。《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汉。曹操 请爵荀彧表:「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也作「如履如临」。
《漢語大詞典》:遽惕
惶恐戒惧。《楚辞·大招》:“魂乎归徠,不遽惕只。” 王逸 注:“言饮食醲美,安意遨游,长无惶遽怵惕之忧也。”
分類:惶恐戒惧
《漢語大詞典》:儆戢
戒惧而有所收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夫新官初蒞,当此积弱之餘,不大有以振剔之,则奸恶无所儆戢,而良懦愈致欺凌。”
分類:戒惧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