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危心
谓心存戒惧。语本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后汉书·明帝纪赞:“ 显宗 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姦胜。” 李贤 注:“危心,言常危惧。”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危心惟觳觫,直道忍蘧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洎夫今兹,大势復变,殊异之思,諔诡之物,渐渐入 中国 ,志士多危心。”
分類:戒惧
《漢語大詞典》:焦原
(1).巨石名。尸子卷下:“ 莒国 有石焦原,广寻长五百步,临万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执彫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旧注引尸子:“ 莒国 有石焦原者,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有以勇见 莒子 者,独却行齐踵焉,所以称於世。夫义之为焦原也亦高矣,贤者之於义,必且齐踵,此所以服一时也。” 李善 注:“彫虎以喻贫,试象以喻竭力,焦原以喻义。”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2).引申喻戒惧。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业不题於宗器,声靡记於彝典。而超居上礼,邈乘峻爵。静念隆替,焦原非譬。”
(3).亦作“ 焦元 ”。干旱的土地。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雷震数声,甘泽大澍,焦原赤野,无不滋润。” 唐 陆龟蒙 《以毛公泉大谏清河公》诗:“霏霏散为雨,用以移焦原。” 唐 贾嵩 《夏日可畏赋》:“照丘陵而恐是焦元,蒸陇亩而皆成赤地。”
《漢語大詞典》:寒角
号角。因于寒夜吹奏,或声音凄厉使人戒惧,故称。 唐 韦应物 《广陵行》:“严城动寒角,晚骑踏霜桥。” 元 刘秉忠 《宿中山乾明寺》诗:“梦破小牕浮月色,漏残寒角奏梅花。” 陈毅 《雪中野营闻警》诗:“遥闻敌垒吹寒角,持枪倚枕到天明。”
《漢語大詞典》:愧惕
羞惭而知所戒惧。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丁謐 画策,使 爽 白天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 宋 苏轼 《谢监司启》之一:“不图谦光,遽锡褒宠,感铭既切,愧惕并深。”
分類:羞惭戒惧
《漢語大詞典》:忧惕(憂惕)
忧虑戒惧。《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贤 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於父母之侧,无由敢言。”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潘炎 ﹞子 孟阳 ,初为户部侍郎,夫人忧惕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惧祸之必至也。’”
分類:忧虑戒惧
《漢語大詞典》:钦钦(欽欽)
(1).忧思难忘貌。《诗·秦风·晨风》:“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郑玄 笺:“思望而忧之。” 唐 柳宗元 《报崔黯秀才书》:“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
(2).谨慎戒惧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终日钦钦,常在战场。”朱子语类卷一三五:“古之名将能功名者,皆是谨重周密,乃能有成,如 吴汉 、 朱然 ,终日钦钦,常如对陈,须学这样底方可。”
(3).乐于进取貌。 章炳麟 《思乡原上》:“ 魏武帝 变以乐府赋颂, 文皇 业之, 明皇 接之,使士人钦钦,慕功利,哀窈窕,故不坑儒而端自息。”
(4).张口呵气貌。释名·释姿容:“欠,钦也。开张其口脣,钦钦然也。”
(5).钟声。《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孔颖达 疏:“此钦钦亦钟声也。”
《漢語大詞典》:危立
(1).端正地站着。表示戒惧。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流落生还真一芥,周章危立近三槐。”
(2).耸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盘山》:“ 盘山 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熊虎之林。”
《國語辭典》:懔然(懍然)  拼音:lǐn rán
悚慄、恐惧的样子。《荀子。议兵》:「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史记。卷二三。礼书》:「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
《國語辭典》:怵然  拼音:chù rán
惊惧的样子。《庄子。养生主》:「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汉。刘向《说苑。卷一二。奉使》:「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
《漢語大詞典》:虚警
戒惧,惊惧。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方世举 注:“大抵警犹惊也,乃慼慼焉时怀怵惕耳。” 明 李东阳 《曰川会诸同年因效韩体》诗:“初心抱虚警,筋力当及斯。前贤勿復道,恐为尔辈嗤。”
分類:戒惧惊惧
《國語辭典》:累足  拼音:lěi zú
并著两脚而立。形容无法自由行动的样子。《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今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问者曰:『待达主人。』生累足鹄俟。」
《漢語大詞典》:创艾(創艾)
亦作“ 创刈 ”。 谓因受惩治而畏惧;戒惧。《汉书·冯奉世传》:“ 羌 虏破散创艾,亡﹝逃﹞出塞。” 颜师古 注:“创艾谓惩惧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单于创刈南兵,又畏 丁令 、 鲜卑 ,遯逃远去。” 宋 苏轼 《与朱鄂州书》:“有 神山乡 百姓 石揆 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呜乎!以古人学成行立之年,而余始稍稍知自创艾,日其餘几!”
《漢語大詞典》:贞厉(貞厲)
谓守持正道,惕厉戒惧,不失常节。《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孔颖达 疏:“贞,正也;厉,危也。居争讼之时,处两刚之间,故须贞正自危厉,故曰贞厉。”晋书·陆纳传:“少有清操,贞厉絶俗。” 唐 权德舆 《唐故义武军节度使贞武张公遗爱碑铭》序:“而公亦静深以制动,贞厉以伐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 额 远览先圣知命之教,中考昔贤处变之方,近验己身经歷之跡,反求本身贞厉之故,区区寸心,伏乞採察。”
《漢語大詞典》:侧躬(側躬)
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 魏 祚可以永隆,皇寿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戏!侧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诚,革故从新,聿底雍熙之治。”
《漢語大詞典》:谨戒(謹戒)
敬慎戒惧。 宋 陆游 《上殿札子》:“比之他人,自当谨戒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