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未常
(1).犹未尝。未曾,不曾。《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自临阵以来,未常有此大捷。”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楔子:“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这等一庄事。”《水浒传》第九三回:“﹝ 李逵 ﹞忽转念道:‘外面雪兀是未止。’心里想着,身体未常动掸,却像已走出亭子外的一般。”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太保代父肃客,自晨至午,既无他语,亦未常少移徙,正襟危坐,待父归,始揖而退。”
(2).犹未尝。用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委婉地表示肯定。 明 李贽 《读史·晁错》:“ 汉文 有 汉文 之术数也, 汉高 有 汉高 之术数也……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挟以成大功者,未常不皆有真实一定之术数。”参见“ 未尝 ”。
《國語辭典》:未尝(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2.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漢語大詞典》:合偶
(1).匹配成双。《孔子家语·本命》:“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子穷天数也,极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百物皆有合偶,偶之合之,仇之匹之,善矣。” 唐 柳宗元 《贞符》:“惟人之初……饥渴牝牡之欲驱其内,於是乃知噬禽兽,咀果穀,合偶而居。”
(2).谓和合呈祥。 宋 范仲淹 《老人星赋》:“是何上象著明,昌时合偶。”
《國語辭典》:合欢结(合歡結)  拼音:hé huān jié
绣带结成的双结。《辽史。卷五三。礼志六》:「以五䌽丝为索缠臂,谓之『合欢结』。」
《國語辭典》:配对(配對)  拼音:pèi duì
1.配合成双。如:「我们俩配对,参加双人溜冰比赛。」
2.动物交配。如:「动物学家利用人工配对的方式,来繁衍濒临绝种的稀有动物。」
《漢語大詞典》:乘禽
成双而群居的鸟。《周礼·秋官·掌客》:“上公……乘禽日九十双。” 郑玄 注:“乘禽,乘行羣处之禽,谓雉鴈之属,於礼以双为数。”
分類:成双群居
《漢語大詞典》:连偶(連偶)
连而成双,使成对偶。《后汉书·蔡邕传》:“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漢語大詞典》:主侩(主儈)
旧时促成双方买卖并从中获取佣金的牙行经纪人。新唐书·卢杞传:“凡公私贸易,旧法率千钱算二十,请加五十,主侩注所售,入其算有司;其自相市,为私籍自言,隐不尽,率千钱没二万,告者以万钱畀之。”
《国语辞典》:两两相比(两两相比)  拼音:liǎng liǎng xiāng bǐ
1.成双的连成一行列。《史记。卷二七。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
2.相互比较。如:「两两相比看看,一定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
《国语辞典》:拿贼要赃,拿奸要双(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拼音:ná zéi yào zāng,ná jiān yào shuāng
捉贼要捉赃,捉奸要成双。形容定人罪名必须有实證。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晓得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收著?」
《国语辞典》:差配儿(差配儿)  拼音:chà pèi ér
配置差错,使物品不能成双。如:「差配儿鞋」、「差配儿筷子」。
《国语辞典》:和合日  拼音:hé hé rì
和合,两相好合。和合日指可配对成双的好日子。《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明日是个和合日,我同你先到张宅讲定财礼,随到王招宣府一说便成。」
《國語辭典》:八大八小  拼音:bā dà bā xiǎo
1.形容赠答礼物的丰盛。明。沈德符《野获篇。卷一○。词林交际》:「二十年来,即平交必用二币,至于四,至于六,今且至八币,而以他物如数侑之,谓之『八大八小』。」
2.一种备有八个大盘、八个小盘共十六道菜的丰盛酒席。也称为「八大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