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8,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村戏
春台戏
孟戏
秘戏图
南戏
清戏
取戏
泅戏
散戏
朋戏
傩戏
排戏
牵丝戏
钱戏
京戏
《漢語大詞典》:村戏(村戲)
犹社戏。乡村演的草台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五音内咱须大,我教人人喜悦,箇箇脾和。”
分類:乡村
《漢語大詞典》:春台戏(春臺戲)
春季祈农祥之戏,常于旷野搭台演出。 清 顾禄 清嘉录·春台戏:“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臺旷野,醵钱演剧,男妇聚观,谓之春臺戏,以祈农祥。 蔡云 《吴歈》云:‘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乾。落灯便演春臺戏,又引閒人野外看。’”
《漢語大詞典》:孟戏(孟戲)
古代传说中驯养百禽的人物。史记·秦本纪:“ 大廉 玄孙曰 孟戏 、 中衍 ,鸟身人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翠虬覩 化益 而登玄云,灵凤值 孟戏 而反 丹穴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九:“《括地图》:‘ 孟戏 人首鸟身,为 虞氏 驯百禽。 夏后 末,民始食卵, 孟戏 去之,凤凰随焉。’”
分類:驯养人物
《國語辭典》:秘戏图(祕戲圖)  拼音:mì xì tú
摹写淫亵情形的图画。也称为「春宫图」。
分類:男女春宫
《國語辭典》:南戏(南戲)  拼音:nán xì
一种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的戏曲。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直接影响明代传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故也称为「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当地称为「戏文」。所用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南戏的早期作品传世很少,直到元代末期,始有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出现,如《琵琶记》,及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流传至今。
《漢語大詞典》:清戏(清戲)
戏曲剧种。流行于 湖北 黄冈 、 安陆 、 襄阳 等地,约有二三百年历史。系青阳腔从 安徽 传入 湖北 而形成。一般称为“湖北高腔”。
《高级汉语词典》:取戏
采取游戏态度
《漢語大詞典》:泅戏(泅戲)
在水中嬉戏。 宋 韩琦 《观胡九龄员外画牛》诗:“当流泅戏益自在,欲走或疑犹蓄缩。”
分類:水中嬉戏
《漢語大詞典》:散戏(散戲)
戏剧演出结束,观众离开剧场。
《漢語大詞典》:朋戏(朋戲)
群聚嬉戏。 唐 李商隐 《骄儿》诗:“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分類:群聚嬉戏
《高级汉语词典》:傩戏  拼音:nuó xì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
《國語辭典》:排戏(排戲)  拼音:pái xì
排练戏剧。如:「最近他们日夜忙著排戏。」
《漢語大詞典》:牵丝戏(牽絲戲)
傀儡戏。盛行于 宋 代。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 宋 刘克庄 《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 牵丝傀儡 ”。 宋 蒋捷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骈字类编》:钱戏(钱戏)
资暇录钱戏有每以四文为一列者即史传云云意钱是也俗谓之摊钱亦曰摊铺
《國語辭典》:京戏(京戲)  拼音:jīng xì
流行于北平的剧种。参见「国剧」条。
《國語辭典》:京剧(京劇)  拼音:jīng jù
流行于北平的剧种。参见「国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