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8,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戏鰋
虾戏
行戏
堂戏
耍戏
坤戏
引戏
鼋戏
恶戏
黄梅戏
回戏
讥戏
傀儡戏
猴戏
虎戏
《韵府拾遗 阮韵》:戏鰋(戏鰋)
宋祁诗戏鰋冲馀藻
《骈字类编》:虾戏(虾戏)
闻见后录郝翁者名允博陵人晚迁郑圃世以神医名之太常博士杨日宣病寒翁曰君脉首震而尾息尾震而首息在法为鱼游虾戏不可治
《國語辭典》:行戏(行戲)  拼音:háng xì
梨园中称祭祀行神所演出的酬神戏。
分類:游戏
《漢語大詞典》:堂戏(堂戲)
戏曲剧种。流行于 湖北 巴东 、 五峰 等地,多为群众业余演出。演皮黄戏剧目,也演部分民间小戏。
《國語辭典》:耍戏(耍戲)  拼音:shuǎ xì
嬉戏,开玩笑。明。朱权《荆钗记》第一○出:「(外)呸,好人好家,哭怎么的。(丑)耍戏有哭有笑。」也作「耍嬉」。
《国语辞典》:坤戏(坤戏)  拼音:kūn xì
女伶所演的戏。
《漢語大詞典》:引戏(引戲)
戏曲名词。 宋 杂剧、 金 院本演出人员之一。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妓乐:“且谓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浄色发乔,副末色打諢,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国朝院本、杂剧,始釐而二之。院本则五人:一曰副浄,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又谓之五花爨弄。”参阅 王国维 《古剧脚色名·引戏》
《骈字类编》:鼋戏(鼋戏)
庚寅奏事录午游惠山住持法皞同上南北阁酌陆子泉冰泉龙渊泉凭水陆池槛观鼋戏而归
《漢語大詞典》:恶戏(惡戲)
恶作剧。北史·齐文宣帝纪:“以刀子剺其腹, 崔季舒 託俳言曰:‘老小公子恶戏!’因掣刀子而去之。”
分類:恶作剧
《國語辭典》:黄梅戏(黃梅戲)  拼音:huáng méi xì
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区的剧种。其主要曲调是由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谣而来,受青阳腔的影响,并与安徽民间歌舞、说唱音乐等融合发展而成。
《國語辭典》:回戏(回戲)  拼音:huí xì
戏剧表演上指因临时事故不能演出。
《漢語大詞典》:讥戏(譏戲)
讥讽戏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方干 貌陋唇缺,味嗜鱼鮓,性多讥戏。”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韩退之:“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紕繆者。”
分類:讥讽戏谑
《國語辭典》:傀儡戏(傀儡戲)  拼音:kuǐ lěi xì
1.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广义的包括所有的木偶戏。古称为「傀儡子」、「魁礧子」、「窟礧子」。狭义的指杖头傀儡和悬丝傀儡。相传周、秦时代就有木偶戏,宋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技艺》及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艺人》。元、明、清以来傀儡戏皆有流行。近世多称为「木偶戏」。又古代演傀儡戏的人在扁担的一端,挑著圆形的箱笼,另一端附著一个戏台,挑著到处表演。也称为「扁担戏」。
2.宋代的舞队。人戴面具表演,节目有「耍和尚」、「瞎判官」等。见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
《國語辭典》:猴戏(猴戲)  拼音:hóu xì
1.用猴子表演的驯兽节目。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很盛行。由演员指挥已驯服的猴子做穿衣、脱衣、翻筋斗、骑羊奔驰等动作。与猴子一起表演的尚有羊、狗、熊等动物。
2.泛指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戏曲剧目。如《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
《漢語大詞典》:虎戏(虎戲)
华佗 五禽戏之一。为强身术之一种。云笈七籤卷三二:“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参见“ 五禽戏 ”。
《國語辭典》:五禽戏(五禽戲)  拼音:wǔ qín xì
东汉名医华佗所传的强身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态的一套招式,可以养生却病。见《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