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2,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戈磔
戈霜
戈铠
戈脚
戈鈇
戈楯
戈城
边戈
毕戈
乘戈
卸戈
象戈
舜戈
桃戈
置戈
《漢語大詞典》:戈磔
指书法中戈和磔两种笔法。 清 陈维嵩 《宝鼎现·题〈定武兰亭〉初拓和蘧庵先生原韵》词:“论戈磔,争夸典午,人擅韭花兼躉尾。”
《骈字类编》:戈霜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 燄燄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漢語大詞典》:戈铠(戈鎧)
犹戈甲。新唐书·王锷传:“旗帜光鲜,戈鎧犀密。 回鶻 恐,不敢仰视, 鍔 偃然受其礼。”参见“ 戈甲 ”。
《漢語大詞典》:戈甲
(1).戈和铠甲。亦泛指武器装备。尉缭子·兵令下:“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南史·刘之亨传:“总督众军,杖节而西,楼船戈甲甚盛。”
(2).指战争或军队。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况封畿戈甲之餘,壠亩榛芜之后,疲羸未復,疮痏未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阴风恶,戈甲遍荒郊,杀气黯青霄。” 清 顾炎武 《表哀诗》:“欲求 防 墓处,戈甲满江潯。”
《漢語大詞典》:戈脚
亦称“ 戈法 ”。 汉字笔法之一种。指“刂”笔。此划较长,写时若不从容行笔,必致头尾重,中间轻。 汉 隶戈法落笔顾右,略呈波折,楷从隶出,以免僵直。宣和书谱·唐太宗:“释 智永 善 羲之 书,而 虞世南 师之,颇得其体。 太宗 乃以书师 世南 ,然尝患戈脚不工。偶作‘戩’字,遂空其落戈,令 世 南足之,以示 魏徵 。 徵 曰:‘今窥圣作,惟“戩”字戈法逼真。’ 太宗 嘆其高於藻识。然自是益加工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隶书》:“篆用圆笔,隶用方笔,破圆为方,而为隶书。故 两汉 金石器物俱用 秦 隶,至 东京 汉安 以后渐有戈法波势,各立面目。”
分類:汉字笔法
《漢語大詞典》:戈鈇
戈与斧。亦泛指兵器。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元厚之 《哀诗》云:‘转战譙门日欲晡,空拳独自把戈鈇。’”
分類:兵器
《漢語大詞典》:戈楯
见“ 戈盾 ”。
《漢語大詞典》:戈盾
亦作“ 戈楯 ”。
(1).戈和盾。亦泛指兵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臧氏 使五人以戈楯伏诸 桐汝 之閭。”周礼·夏官·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
(2).借指战争。 明 方孝孺 《奉怀太史公》诗:“哀彼草昧初,遗黎困戈盾。”
分類:战争兵器
《漢語大詞典》:戈城
兵器排列如城。比喻防卫森严。 唐 皎然 《从军行》之一:“万里戈城合,三边羽檄分。”戈,一本作“ 戎 ”。
《漢語大詞典》:边戈(邊戈)
代称边兵。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寻属边戈内扰,馆宇至今不立。”
《高级汉语词典》:毕戈
毕为捕兽所用之网,戈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漢語大詞典》:乘戈
传说中的仙人名。《楚辞·王逸〈九思·伤时〉》:“使 素女 兮鼓簧, 乘戈 龢兮謳謡。”注:“ 乘戈 ,仙人也。”戈,一本作“ 弋 ”。
分類:仙人
《分类字锦》:卸戈
殷文圭 寄广南刘仆射诗 暴客卸戈归惠政,史官调笔待儒勋。
分类:
《骈字类编》:象戈
博古图盏从戋故三足象戈斝戒喧故二口作喧
《分类字锦》:舜戈
李商隐 启行 舞舜戈坐耕尧壤。
分类:
《漢語大詞典》:桃戈
用桃木制的戈。古人用以辟邪。太平御览卷八○五引《白泽图》:“玉之精名曰委然,如美女衣青,人见之以桃戈刺之,而呼其名则可得也。”
《韵府拾遗 歌韵》:置戈
汉书刑罚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