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戒定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三者称为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證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禅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證真曰慧。」学此三法而到涅槃,故云三学。若人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是由定而生慧者。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关键也。玄义三下曰:「增三数明行者,谓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橙,佛法轨仪。」三藏法数九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学,或三无漏学。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慧是破妄證真。持戒清净心则安,心安则可得定,得定则可观照分明而生智慧。持此戒定慧三法,能对治三毒,成就佛果,所以又叫做三无漏学。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三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系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三者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于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三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章二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之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證真,解脱者离诸系缚而證涅槃,解脱知见者即涅槃所起之智慧。前三为修因,后二为结果。
戒定慧解脱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与解脱知见二者合而云解脱知见。
见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发诸见之智慧也。止观十上曰:「如是见慧从何处出?由禅中有观支。」
佛无碍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如来之大空慧。大疏六曰:「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住此三昧者,即是住佛无碍慧。」(参见:大空三昧)
大空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重三昧之异名。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也。(参见:三三昧)。大日经疏六曰:「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又】称百光偏照真言之暗字,演密钞四曰:「行者止此十六位时,以十缘生方便證得暗字大空三昧,即是解了金刚项十六菩萨生,成等正觉也。」【又】云正觉三昧,以弩字为种子。大日如来之三摩地也。大疏四曰:「弩者大空三昧,如来住此大空三昧,无行无到,亦无去来,而能如其心量随缘应现,故云等随也。」
佛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平等之大慧,即一切种智。无上正觉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所以出,为说佛慧故。」无量寿经下曰:「佛慧无边际。」维摩经菩萨品曰:「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佛慧初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初法明道,亦曰入净菩提心门。真言行者初入于初地之位也。大疏二曰:「更越百六十心等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慧初心,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
狂慧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斥散乱之智慧为狂。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瞎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然灯,摇飏摇飏照物不了。」
妙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深妙之智慧也。法华经序品曰:「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慧求无上道。」
【佛学常见辞汇】
微妙的智慧。
妙慧童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须摩提经之异名。
定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定与智慧。三学中之二法也。摄乱意为定,观照事理为慧。又名止观。法华经序品曰:「佛子定慧具足。」无量寿经上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六波罗蜜多经八曰:「佛果大菩萨,定慧为明本。」六祖坛经曰:「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定与智慧,亦即三学中之二学。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观察照了一切的事理为慧。
定慧二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定慧二法配于左右手,左手为定手,右手为慧手。大日经疏三曰:「左手是三昧义,右手是般若义。」
【佛学常见辞汇】
以定慧二种法来配于吾人的左右手,左手为定手,右手为慧手。
定慧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在江苏丹徒县焦山。汉名普济寺。宋改焦山寺。清改今名。寺有古鼎。王士祯属程邃释文。定为周宣王时物。
空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空理之智慧。嘉祥法华经疏二曰:「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安乐集上曰:「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璎珞本业经下曰:「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
【佛学常见辞汇】
观察空理的智慧。
金刚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达实相之理而破诸相之智也。维摩经不二品曰:「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同注「肇曰:金刚慧实相慧也。什曰:金刚置地下至地际然后乃止。实相慧要尽法性,然后乃止也。」同慧远疏曰:「破相之智,名金刚慧。」
【佛学常见辞汇】
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