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鼻炎  拼音:bí yán
鼻腔黏膜炎症的通称。多由感冒所引起,常见病原为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主要症状为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鼻塞等。
《國語辭典》:气管炎(氣管炎)  拼音:qì guǎn yán
1.病名。气管、支气管树黏膜发炎的疾病。早期症状有胸骨下闷紧、发抖、鼻炎、喉咙痛、肌肉痛、背痛及轻微发烧。晚期症状为咳嗽,易受刺激、黏痰,最后变成浓痰。常发生在冬季,预防方法为迅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妻管严」的谐音。谑称丈夫怕妻子。
《国语辞典》:牛皮癣(牛皮癣)  拼音:niú pí xiǎn
病名。一种慢性的皮肤炎症。因患部皮肤厚硬如牛皮,故称为「牛皮癣」。原指慢性湿疹,但也有当作乾癣。
《漢語大詞典》:肾功能衰竭
肾脏功能极度衰退。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患者来势迅猛,以少尿、酸中毒、尿毒症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常因严重创伤、休克、药物中毒、肾实质病变、尿路梗阻性疾病等引起。慢性患者为各种慢性肾病引起肾脏严重损害的结果。
《國語辭典》:砂眼  拼音:shā yǎn
病名。一种具传染性的眼睛疾病。眼睛结膜受病毒感染,形成颗粒状的小滤泡,状如砂粒,故称为「砂眼」。感染砂眼后,通常会有眼睛分泌物增加、畏光等情形发生。
《國語辭典》:酒糟鼻  拼音:jiǔ zāo bí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黴素治疗。也称为「酒渣鼻」。
《漢語大詞典》:酒糟脸(酒糟臉)
人的面部患有慢性皮肤炎症,红色持久不退,皮肤粗糙,似酒糟鼻,故称。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只见一人,方巾,蓝布直裰,薄底布鞋,花白鬍鬚,酒糟脸。”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他的脸是酒糟脸,红通通的。”
《國語辭典》:酒渣鼻  拼音:jiǔ zhā bí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黴素治疗。也称为「酒糟鼻」。
《國語辭典》:酒糟鼻  拼音:jiǔ zāo bí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黴素治疗。也称为「酒渣鼻」。
《國語辭典》:结核病(結核病)  拼音:jié hé bìng
病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人体内各组织都可能受侵犯,以肺脏最多。病患常有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以抗结核药治疗为主,必要时再加手术治疗。除了人之外,家畜也可能发生。简称为「结核」。
《漢語大詞典》:慢毒
慢性发作的毒品。《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外国洋人叹十声》:“洋鬼子害 中国 嘆了五声, 广 土烟西土烟如今大时兴。外国人只把 中国 哄,谁想到是慢毒害的真不轻。”
《國語辭典》:痲疯(痲瘋)  拼音:má fēng
病名。由麻疯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参见「麻疯」条。
《國語辭典》:麻疯(麻瘋)  拼音:má fēng
病名。由麻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侵犯皮肤黏膜及末梢神经。可分为结核型与开放型两种,前者不具传染性,后者则具传染性。也称为「麻风」、「痲风」、「痲疯」、「大麻风」、「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