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慈悲水忏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唐智玄述。河施饿鬼之法也。
慈悲万行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修慈悲万行之菩萨也。
慈悲道场忏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启运慈悲道场忏法之略名。
慈悲十力无畏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诸佛如来之慈悲由十力与四无畏而起也。无量义经偈曰:「戒定慧解知见生,三明六通道品发,慈悲十力无畏起,众生善业因缘出。」
爱著慈悲心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从爱著之念而起之慈悲心也。此慈悲心于佛道最甚。维摩经问疾品曰:「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什注曰:「见有众生,心生爱著,因此生悲,名爱见大悲。」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俗语佛源】
作为「佛、法、僧」三宝之一的出家人以普渡众生、行菩萨道为己任。菩萨道的主要精神体现在替众生「与乐、拔苦」的慈悲心上。因此,南朝梁·沈约《究竟慈悲论》指出:「释氏之教,义本慈悲。」慈悲是发起一切善行的基础。不过,光有慈悲还不够。度化众生还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权巧之智,称为「方便门」。如唐·窥基《法华经玄赞》卷三解释:「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曰便。」据说,佛有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度化一切众生。如元·朱凯《昊天塔》第四折中长老说:「俺出家的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李明权)
慈悲平等,大作利益
【三藏法数】
谓如来无有饥渴羸损瘦乏等苦,为众生故,以平等慈悲,现行乞食,广作利益,是名慈悲平等,大作利益。
大慈悲行
【三藏法数】
大慈悲行者,谓起慈悲心,发大誓愿,愿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法华经云: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是也。
多瞋众生慈悲观
【三藏法数】
谓多瞋恚之人,于诸违情之境,辄生忿怒。当用慈悲观治之,爱念悯伤一切众生,不于彼而起瞋心。故云多瞋众生慈悲观。
诸佛慈悲为力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佛运慈悲之心,弘益一切众生,无所障碍,故名诸佛慈悲为力。
慈悲普
【三藏法数】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