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构 → 搆构”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慈善机构(慈善机构) 拼音:cí shàn jī gòu
从事救济等社会福利工作的民间机构。
《國語辭典》:善堂 拼音:shàn táng
中国古代的一种公益机构。由慈善人士捐钱合建,并共同经营,专门办理各种救济工作。《老残游记》第二○回:「魏谦抵死不肯收,听其自行捐入善堂了。」
《漢語大詞典》:济良所(濟良所)
旧时的一种慈善机构,收容救济被拐骗、受虐待而无处可以投奔依靠的妇女。 李大钊 《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扩充济良所,有愿入所的娼妓,不问他受虐待与否,一概收容。” 许地山 《狐仙》:“我此后还要劝人,若曾失恋还想娶妻的都要到济良所挑去。” 欧阳山 《苦斗》四一:“大表姐整天也和一班男女教友厮混,不是聚会,就是听讲,再就是跑跑孤儿院、济良所、盲哑学校、慈善医院之类的地方。”
《国语辞典》:养生堂(养生堂) 拼音:yǎng shēng táng
旧时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
红楼梦》第八回:「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漢語大詞典》:恤嫠会(恤嫠會)
旧时一种救济贫苦寡妇的慈善机构。 清
张焘 《津门杂记》卷中:“恤嫠会,专养寒苦孀居,月给口粮。”
《国语辞典》:救济院(救济院) 拼音:jiù jì yuàn
一种慈善机构。专门收容无力谋生者或精神异常、丧失行为能力者,以使其获得妥善的照顾。
《漢語大詞典》:济贫院(濟貧院)
旧时收容救济穷人的慈善机构。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看他办学校,开工厂,办济贫院,这还不是好人做的事!”
《漢語大詞典》:普济堂(普濟堂)
清 代收容老病孤寡的慈善机构。《清会典事例·户部·收羇穷》:“ 康熙 四十五年,京城 广寧门 外,士民公建普济堂……凡老疾无依之人,每栖息於此。司其事者,殊为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