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本愿一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本愿,为一乘之法。以本愿使一切众生尽成佛也。愚秃钞曰:「本愿一乘,顿极顿速,圆融圆满教者,绝对不二之教,一实真如之道也。」
本愿一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本愿,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證文类三本曰:「道者即是本愿一实之直道。」
一愿建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四十八愿中,本第十八之一愿而立宗旨。
二六之愿
【佛学大辞典】
(杂语)药师如来之十二愿也。
二回向四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真宗,谓众生之往相,还相,为弥陀之本愿力所回向也。往还二回向配于四愿。
十二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药师)
【三藏法数】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贫无衣服,寒热蚊虻,日夜逼恼;我当施彼随用衣服,种种杂色,如其所好;亦以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妓,随诸众生所须之具,皆令满足。
十二大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药师如来之十二愿也。(参见:药师)
十二上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药师如来之十二愿也。(参见:药师)
十二愿王
【佛学大辞典】
(杂语)药师如来建十二愿,故称为十二愿王。
【佛学常见辞汇】
药师如来有十二个大愿,所以被称为十二愿王。
十二大愿医王善逝
【佛学大辞典】
(杂名)药师如来也,药师又云医王,善逝者,诸佛十号之一,如言如来。
十大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贤之十大愿王也。(参见:普贤)
十地愿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地所行十波罗蜜之行也。行必具四弘誓愿,故谓之愿行。
十种行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贤之十大愿也。(参见:普贤)
【佛学常见辞汇】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行愿品)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礼敬诸佛〕,谓一心运想十方诸佛,如对目前,恭敬慇勤,五体投地。故云礼敬诸佛。(五体者,头及两手两足也。)
〔二、称赞如来〕,谓爱乐佛之功德,以微妙舌根,出无尽音声,称扬赞叹。故云称赞如来。
〔三、广修供养〕,谓诸佛如来,为最上福田,当起正信,悉以上妙财法等,所谓最胜华鬘、涂香、赀财、众具,及以勤修善根菩提妙法,皆悉无量,以用供养。故云广修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忏悔业障〕,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言忏悔,华梵兼举也。谓之忏者,陈露先罪;悔者,改往修来。若欲忏除业障,即当自念无量劫中,由贪瞋痴,作诸恶业,障蔽真性;今当清净三业,于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不敢覆藏。故云忏悔业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五、随喜功德〕,谓佛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种种所有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故云随喜功德。(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六、请转法轮〕,谓十方刹土诸佛,成等正觉,我以身口意业,慇勤劝请转妙法轮,普雨法雨,自他沾洽。故云请转法轮。(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
〔七、请佛住世〕,谓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善知识,将欲入灭,我悉劝请,久住于世,利乐众生。故云请佛住世。
〔八、常随佛学〕,谓佛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不惜身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乃至成道说法度生,所有法行,悉愿随顺修学。故云常随佛学。(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九、恒顺众生〕,谓常于一切众生,承事供养,如奉师长,如敬父母;凡有病苦,为作良医,乃至贫穷,令得饶富;如是平等随顺利乐。故云恒顺众生。
〔十、普皆回向〕,谓发广大心,从初礼敬诸佛,乃至恒顺众生,所有一切广大功德,普皆回向法界众生,愿令常得安乐,乃至究竟成就菩提。故云普皆回向。
十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普贤)
【三藏法数】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种种王法,系缚鞭挞,牢狱应死,无量灾难,悲忧煎迫,身心受苦;此等众生,以我福力,皆得解脱一切苦恼。
十愿王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