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愧惕
羞惭而知所戒惧。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丁謐 画策,使 爽 白天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 宋 苏轼 《谢监司启》之一:“不图谦光,遽锡褒宠,感铭既切,愧惕并深。”
分類:羞惭戒惧
《漢語大詞典》:愧颜(愧顔)
犹害羞。《封神演义》第八十回:“你不知道进退,尚不愧颜!”
分類:害羞
《國語辭典》:愧恨  拼音:kuì hèn
因羞愧而生恨。《儒林外史》第四○回:「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漢語大詞典》:怀愧(懷愧)
心中惭愧。 三国 魏 曹丕 《又与吴质书》:“从我游处,独不及门,瓶罄罍耻,能无怀愧。” 晋 陶潜 《劝农》诗:“儋石不储,飢寒交至。顾余儔列,能不怀愧。”
分類:心中惭愧
《韵府拾遗 寘韵》:俯愧
宋书武帝纪上惭俯愧无以厝颜
《漢語大詞典》:忧愧(憂愧)
忧伤或忧虑而且羞愧。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俛首顿膝,忧愧若厉。” 唐 白居易 《适意》诗:“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冰心 《寄小读者》二:“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有鼠子出来,我总觉得忧愧,几乎要避开。”
《國語辭典》:愧赧  拼音:kuì nǎn
心感羞惭而面红耳赤。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分類:羞惭
《高级汉语词典》:愧赧
因惭愧而面红耳赤
《漢語大詞典》:愧悔
惭愧懊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闻吾此説,初大惊骇,其后寻愧悔焉。”《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二年》:“今者自新之路永絶,愧悔之心莫见,岂不哀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逾年,生乡、会果捷,官翰林,投刺謁 范公 ,公愧悔不见。” 柳青 《狠透铁》:“他妈好歹没吱声,只是愧悔地笑着。”
分類:惭愧懊悔
《國語辭典》:愧恧  拼音:kuì nǜ
惭愧。《南史。卷三六。江夷传》:「耸动愧恧,形于容貌。」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章句繁芜,心神愧恧。」
分類:惭愧
《國語辭典》:抱愧  拼音:bào kuì
心中怀存愧意。《新唐书。卷九六。列传。房玄龄》:「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漢語大詞典》:无愧辞(無愧辭)
诚信而没有言不由衷的话。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唐 李商隐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诗:“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分類:诚信有言
《國語辭典》:愧服  拼音:kuì fú
崇拜他人的技能而自惭不如。《新唐书。卷八九。尉迟敬德传》:「试使与齐王戏,少选,王三失槊,遂大愧服。」
《韵府拾遗 寘韵》:堪愧
李洞诗处世堪惊又堪愧一坡山色不论钱
《骈字类编》:久愧
唐 李频 长安书怀投知己 久愧干朝客,多惭别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