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愧色
惭愧的神色
分类:愧色
《國語辭典》:愧色  拼音:kuì sè
惭愧、羞愧的表情。《红楼梦》第六九回:「见了贾母合家中人,回来见凤姐,未免脸上有些愧色。」
分類:羞愧脸色
《漢語大詞典》:无愧色(無愧色)
亦作“ 无媿色 ”。 没有羞惭的表现。后汉书·郭太传:“﹝ 蔡邕 ﹞谓 涿郡 卢植 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无愧色耳。’”晋书·孙楚传论:“ 孙楚 体英绚之姿,超然出类,见知 武子 ,诚无媿色。”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於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 季明 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
分類:羞惭
《漢語大詞典》:惭颜(慚顔)
亦作“慙顏”。
(1).愧色;面有愧色。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来仪,慙颜变欣瞩。”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既被责,惭颜惕虑。” 明 李东阳 《屠兵来》诗:“死兵易,立孤难,九原下报无惭颜。”
(2).指被人羞辱的脸皮。类说卷二一引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惭颜厚如甲:“进士 杨光远 干索权豪无厌,或遭挞,略无改悔。时人云: 杨光远 慙颜厚如十重铁甲。”
《漢語大詞典》:归色(歸色)
愧色。归,通“ 愧 ”。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 高诱 注:“归,当作愧,慙也。”
分類:愧色
《漢語大詞典》:腼貌(靦貌)
谓面有愧色。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上辱於祖宗,下负于黎庶。痛心靦貌,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若坠深谷。”
分類: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