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愤痛(憤痛)
愤怒悲痛。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諂,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迨明,絶无其迹。 紇 大愤痛,誓不徒还。”
分類:愤怒悲痛
《漢語大詞典》:愤积(憤積)
愤懑充积。 汉 刘向 《九叹·忧苦》:“独愤积而哀娱兮,翔 江 洲而安歌。”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凡此数者,乃 质 之所以愤积於胸臆,怀眷而悁邑者也。”
分類:愤懑
《漢語大詞典》:愤耻(憤恥)
(1).积久之耻辱。 唐 李翱 《论事疏表》:“窃见陛下即位以来,招怀不廷之臣,诛寇贼十餘事,刷五圣之愤耻,为后代之根本,自古中兴之盛,孰有及者?”
(2).愤恨羞耻。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第一节:“自见乙未 马关 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
《漢語大詞典》:叹愤(歎憤)
感叹愤激。后汉书·宦者传·孙程:“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南史·柳元景传:“军士咸欲尽力,及闻降,莫不叹愤。”明史·徐学诗传:“举朝莫不叹愤,而无有一人敢牴牾者。”
分類:感叹愤激
《國語辭典》:气愤(氣憤)  拼音:qì fèn
生气愤怒。《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于禁见此画像,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为什么要借外兵来杀中国人,气愤不过,所以要放枪打死了你。」
《國語辭典》:嗟愤(嗟憤)  拼音:jiē fèn
嗟叹愤恨。南朝梁。武帝〈移京邑檄〉:「人神怨结,行路嗟愤。」
分類:愤恨
《漢語大詞典》:抗愤(抗憤)
激昂愤慨。 晋 潘岳 《西征赋》:“ 樊 抗愤以巵酒,咀彘肩以激扬。”文选·范晔〈逸民传论〉:“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不顾,多失其中行焉。” 吕延济 注:“高抗愤怒而不迴顾。”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况輦轂咫尺,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愤,义士扼腕。”
分類:激昂愤慨
《漢語大詞典》:抱愤(抱憤)
亦作“ 抱忿 ”。 心怀忧愤或愤怒。 唐 皮日休 《悼贾文》:“当抱愤于渺藩兮,曾无足以少休。” 华亭过客 《〈廿载繁华梦〉序》:“每拔剑以唾壶,因人抱忿;或废书而陨涕,为古担忧。” 曹亚伯 《武昌起义》:“因未得万全之策,致暂缓挞伐之师,而兵心抱愤,跃跃欲试,势又不能復缓时日。”
《漢語大詞典》:愤踊(憤踊)
愤发踊跃。 汉 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今整飭士马,愤踊鹤立,冀闻和同之声,约一举之期。”后汉书·度尚传:“众闻咸愤踊, 尚 勑令秣马蓐食,明旦,径赴贼屯。”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夜至 狄道 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 狄道 城中将士见救者至,皆愤踊。”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谨撰《平淮夷雅》二篇……庶继代洪烈,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不胜愤踊之至。”
分類:踊跃
《國語辭典》:愤心(憤心)  拼音:fèn xīn
怒意。《晋书。卷一。宣帝纪》:「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
《國語辭典》:泄愤(洩憤)  拼音:xiè fèn
发泄内心的愤恨。《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日夜切齿,将伺柴出而后泄愤于女。」也作「泄愤」、「泄恨」、「泄恨」。
《骈字类编》:中愤(中愤)
张友正 请长缨赋 因壮志以中愤,遂雄谋而外扬。
分类:中愤
《漢語大詞典》:众愤(衆憤)
犹公愤。后汉书·酷吏传序:“至使 阳球 磔 王甫 之尸, 张俭 剖 曹节 之墓,若此之类,虽厌快众愤,亦云酷矣。”
《骈字类编》:鼍愤(鼍愤)
宋 苏轼 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漢語大詞典》:雪愤(雪憤)
洗雪冤恨。 唐 陈子昂 《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乃降明制,发德音,恤淫刑,蠲虐典。于是幽魂雪愤,遗噍昭苏。”宋史·外国传七·渤海:“当灵旗破敌之际,是邻邦雪愤之日。”《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不想 鲁子敬 从 江夏 带 刘备 军师 诸葛亮 至此,彼因自欲雪愤,特下説词以激主公。”
分類:洗雪雪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