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8,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感恸
感甄
默感
感篆
感仰
感世
衔感
理感
感塞
感移
感悼
感思
潜感
感星
感嘅
《漢語大詞典》:感恸(感慟)
感伤哀痛。 汉 刘向 列女传·卫姑定姜:“ 定姜 归其妇,目送之於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慟。”后汉书·王允传:“天子感慟,百姓丧气,莫敢收 允 尸者。”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作诗相楚挽,感慟泪再滴。”
《漢語大詞典》:感甄
三国 魏 曹植 求 甄逸 女不遂,废寝与食。 甄 女后归 曹丕 ,被谗死。 黄初 中 植 入朝, 丕 示以 甄后 遗物玉镂金带枕。 植 还,将息 洛水 上,思 甄后 ,遂作《感甄赋》。 丕 子 明帝 讳其事,改为《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洛神赋〉 李善 题注。后用为追思恋人之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班女 思移 赵 , 思王 赋《感甄》。” 吕志伊 《读史感赋》诗:“石磨 公干 犹平视,枕荐 陈思 竟感 甄 。”
分類:曹植不遂
《漢語大詞典》:默感
暗中感受。 许地山 《缀网劳蛛》:“就是不懂音乐的人,一听了她的话语,也能得着许多默感。”
分類:暗中感受
《國語辭典》:感篆  拼音:gǎn zhuàn
感人恩德,永志不忘。《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别君后,寤寐不去心,远践曩约。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也作「感铭」。
分類:感恩铭刻
《漢語大詞典》:感仰
感戴敬仰。《三侠五义》第十五回:“﹝ 包公 ﹞一面出示委员稽查户口,放賑,真是万民感仰,欢呼载道。”《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 晁大舍 口里老父母长,老父母短,老父母又怎么清廉,那一个上司不敬重,老父母又怎么慈爱百姓,那一个不感仰……奉承得那典史抓耳挠腮。”
分類:感戴敬仰
《漢語大詞典》:感世
对不正的世风、世事有所感慨:他的诗文多为~之作。
《漢語大詞典》:衔感(銜感)
心怀感激。《晋书·张骏传》:“休宠振赫,万里怀戴,嘉命显至,衔感屏营。”文选·江淹〈别赋〉:“方衔感於一剑,非买价於泉里。” 李善 注:“言衔感恩遇,故効命於一劒。” 明 张居正 《答中元高相公书》之三:“存殁衔感,言不能喻。” 镜花缘 《第十回》:“虽死九泉,亦必衔感。”
分類:心怀感激
《韵府拾遗 感韵》:理感
宋书符瑞志三极协情五灵会性理感冥符道实玄圣
《韵府拾遗 职韵》:感塞
宋书殷景仁传执笔永怀益增感塞
《漢語大詞典》:感移
谓动摇之使其改变。感,通“ 撼 ”。《汉书·刘向传》:“所以营或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秦二世》:“奸人欲夺君柄者,必先荧惑其耳目,感移其心意。”
分類:动摇
《漢語大詞典》:感悼
感伤哀悼,伤感。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六年冬卒, 权 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 晋 王彪之 《与诸兄弟方山别》诗:“丝染 墨 悲叹,路岐 杨 感悼。”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三:“使君新篇韵险絶,登眺感悼随嘲咍。”
《漢語大詞典》:感思
思念。南史·柳恽传:“初, 惲 父 世隆 弹琴,为士流第一, 惲 每奏其父曲,常感思。”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题名所以识岁月之久近,行役之劳勤,而寓感思於其中焉。”
分類:思念
《漢語大詞典》:潜感(潛感)
谓无形的感应。 晋 郭璞 《磁石》:“磁石吸铁,瑇瑁取芥,气有潜感,数亦冥会。” 宋 苏辙 《中秋夜八绝》之二:“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 宋 岳珂 桯史·冰清古琴:“腹有铭,称 晋陵子 题,铭曰:‘……雪夜敲冰,霜天击磬,阴阳潜感,臧否前镜。’”
分類:无形感应
《分类字锦》:感星
金楼子成汤母感狼星之精又感黑龙而成
分类:毓圣
《漢語大詞典》:感嘅
见“ 感慨 ”。
《國語辭典》:感慨  拼音:gǎn kǎi
1.心生感触而发出慨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西游记》第三八回:「行者虽然感慨,却留心想起唐僧的梦来。」
2.感动愤慨。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南史。卷一。宋本纪。武帝》:「丹诚未宣,感慨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