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业感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缘起论之一种,说世界自他一切之万象,为依吾人业因而感生之理。(参见:缘起)
感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由作之业因而招某结果也。戒疏四下曰:「因不虚设,必能感果。」
【佛学常见辞汇】
由所作的业因招感应得的果报。
感通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外题道宣律师感通录。内题宣律师感天侍传。因之一名感通传,又云感通录,又曰律相感通传。一卷。记道宣师,感天人来降,付与戒律事相问答者。案一卷之传录,盖记感通一部分者欤。然据释门正统八谓「又言此土雪踪,西天圣迹。计有三千八百馀条。随问随录。为感通传」,所录不止一卷也。
感通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参见:感通传)
感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感为感应,进为精进。精进习学之人,得佛之感应。感生于进,故曰感进。
感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正法华经一曰:「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大日经疏一曰:「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金光明文句六曰:「净土三昧经云:众生亦度佛,若无机感,佛不出世,亦不能得成三菩提。」同记曰:「今从圆说始究经意,良以自他性本不二,方有能感及有能资。」因是台宗立四机四应。(参见:感应妙)
【佛学常见辞汇】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谓我对佛菩萨有什么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以感召佛菩萨来应现,以满我之所愿。
【俗语佛源】
语出《法华经》卷一:「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又《大日经疏》卷一:「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指众生由虔诚祈念佛菩萨而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加持。俗语中泛指神明对人事的反响。如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亦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文贤)
感应道交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之道互相交通也。法华文句六下曰:「始于今日,感应道交,故云忽于此间,会遇见之。」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互相交流。
感应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妙之一。众生感佛菩萨灵应之善根发动曰机,应此机而垂佛菩萨之利益曰应。是有四句:一冥机冥应。于过去善修三业,于现在未运身口,籍于往昔之善根,是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为冥应。二冥机显应。于过去植善,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于现前得利益者。佛初出世最初得度之人,现在何尝修行,诸佛照其宿机而自往度之也。三显机显应。现在之身口意,精勤不惰,能感降临。如须达长跪,佛往祇洹,月盖曲躬,圣临门阃。又如今之行人,礼忏道场,能感灵应者是也。四显机冥应。人于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而不显感,冥有其利,即显机冥益也。法华玄义六上曰:「众生根性百千,诸佛巧应无量。(中略)今略言有四:一者冥机冥应,二者冥机显应,三者显机显应,四者显机冥应。」
【三藏法数】
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不可思议。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也。
感应使者
【佛学大辞典】
(图像)为帝释之使者,禅院以为伽蓝神而祭之。
酬因感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酬报因行而感得果报也。(参见:因果)
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说善恶应报之义。观无量寿经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止观五下曰:「招果为因,剋获为果。」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佛学常见辞汇】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佛学次第统编】
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涅槃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弥勒所问经又谓一业渐感五果,得异熟三果,等二果。
又谓十不善业道,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生地狱中,是名增上果。由地狱退生人中,依杀生故有有断命果。依偷盗故有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以是一切名习气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有一切外物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乃至如此一切苦界名增上果。
【俗语佛源】
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之下谓:「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著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如宋·钱明逸《南部新书》序谓:「忠鲠节义,可以劝臣子;因果报应,可以警愚俗。」又如巴金《神·鬼·人》:「所谓因果报应在这里能够有什么样的说明呢?」今广泛运用因果一词,泛指原因和结果及其内在联系。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李明权)
梦感好相
【佛学大辞典】
(杂名)法华经安乐行品说成四安乐行之人,梦中感五种之好相:一,见佛为众生说法。二,见己为众生说法。三,见由佛授记。四,见修菩萨之道。五,见己八相成道。
梦感佛说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二卷,属疑伪经。
机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有善根之机,而感佛也。又众生有善根之机,故佛感应之也。探玄记一曰:「机感相应,有形言现。」释签一之一曰:「机感相应得益。」文句一上曰:「机成致感,逮得己利。」
应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神佛之感应。胜鬘宝窟中本曰:「应迹为论,应感既彰。」
怀感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千福寺怀感,依善导决往生之业,练修三年,逐證念佛三昧。述净土群疑论七卷。见宋高僧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