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感欷
亦作“ 感唏 ”。 感激欷歔。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蜀 人苦 杨琳 寇掠,公单船往説, 琳 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清 吴定 《答任幼直先生书》:“先生孜孜进贤,故不量 定 之庸駑而惠恤之,执书感唏,敢违嘉命。”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况乎夙以文字相切劘……而甫接其书,遽闻其死者,此予所由摧伤感欷而不能自已也。”
《漢語大詞典》:感耳
触耳。《管子·小称》:“明王惧声以感耳,惧气以感目,以此二者,有天下矣。” 尹知章 注:“人以恶声惧己,耳闻而感,则心不敢念非。”
《漢語大詞典》:感彻(感徹)
犹感通。《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今郡太守内省责己,自曝中庭,使 辅 谢罪,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魏书·礼志三》:“王者之尊,躬行一日,固可以感彻上灵,贯被幽显。”
分類:感通
《漢語大詞典》:感生帝
古代认为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因称其祖所感生之帝为“感生帝”。亦省作“ 感帝 ”、“ 感生 ”。《周书·武帝纪上》:“甲寅,祠感生帝於南郊。”《北史·周纪下·武帝》作“感帝”。《隋书·高祖纪下》:“壬子,亲祀感帝。”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杂说》:“五行之帝,居太微中,受命之君,必感其精气而生。东方木帝曰 灵威仰 ,西方金帝曰 白招拒 ,北方水帝曰 叶光纪 ,南方火帝曰 赤熛怒 ,中央土帝曰 含枢纽 。故以木德受命有天下者则祭 灵威仰 ,金德受命有天下者则祭 白招拒 ,水德则祭 叶光纪 ,火德则祭 赤熛怒 ,土德则祭 含枢纽 。谓之感生帝。”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感生帝》:“ 乾德 初,用博士 聂崇义 之言,以 赤帝 为感生,每岁正月祠,用坛。”参阅《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汉 郑玄 注。
《韵府拾遗 感韵》:长感(长感)
徐铉诗我惭阘茸何为者长感馀光每相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