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感颂(感頌)
感激颂扬。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鸿翱书:“凡薄海含生负气之伦,无不感颂皇仁,而咨嗟太息於臣工措理之失当也。”
分類:感激颂扬
《國語辭典》:惭感(慚感)  拼音:cán gǎn
感激。晋。干宝《搜神记》卷五:「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
《漢語大詞典》:感怿(感懌)
感激喜悦。 宋 苏轼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问候书》:“感懌之深,敷陈罔既。”
分類:感激喜悦
《漢語大詞典》:感忭
感激高兴。 宋 苏轼 《答曾舍人启》:“过蒙宠顾,辱示华牋。恨无酬德之言,徒有得贤之庆,感忭之素,写述难周。”
分類:感激高兴
《漢語大詞典》:衔戢(銜戢)
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晋 陶潜 《乞食》诗:“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貽。” 明 归有光 《与余同麓太史书》:“及两辱手教,衔戢殊深。”
《漢語大詞典》:衔感(銜感)
心怀感激。《晋书·张骏传》:“休宠振赫,万里怀戴,嘉命显至,衔感屏营。”文选·江淹〈别赋〉:“方衔感於一剑,非买价於泉里。” 李善 注:“言衔感恩遇,故効命於一劒。” 明 张居正 《答中元高相公书》之三:“存殁衔感,言不能喻。” 镜花缘 《第十回》:“虽死九泉,亦必衔感。”
分類:心怀感激
《漢語大詞典》:感喜
感激喜悦。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荷温习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亦既就道,即将造门,惟兹下情,感喜殊甚。”
分類:感激喜悦
《漢語大詞典》:感咏(感詠)
感激咏颂。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 稽山 ,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
分類:感激
《漢語大詞典》:感欷
亦作“ 感唏 ”。 感激欷歔。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蜀 人苦 杨琳 寇掠,公单船往説, 琳 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清 吴定 《答任幼直先生书》:“先生孜孜进贤,故不量 定 之庸駑而惠恤之,执书感唏,敢违嘉命。”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况乎夙以文字相切劘……而甫接其书,遽闻其死者,此予所由摧伤感欷而不能自已也。”
分類:感激欷歔
《漢語大詞典》:私感
内心感激。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侍中拜袭封表》:“仰閲旧章,俯增私感。”
《漢語大詞典》:至荷
书信用语。表示受人之惠,甚为感激。
《漢語大詞典》:感跃(感躍)
感激雀跃。 唐 吕温 《衡州刺史谢上表》:“实望圣慈,照臣肝胆,臣无任感跃屏营之至。”
分類:感激雀跃
《漢語大詞典》:战荷(戰荷)
惶恐感激。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但中书近密,参掌不易,岂臣微贱所堪忝窃。拜命之日,伏用惭惶,不胜战荷之至。” 唐 刘禹锡 《为杜相公谢就宅赐食状》:“举其匕筯,若负丘山。无任战荷踊跃之至。”
分類:惶恐感激
《漢語大詞典》:感契
感激铭记。 前蜀 杜光庭 《宣示解泰边垂谢恩表》:“斯皆发於天意,感契人心,详考嘉言,允归圣德。”
分類:感激铭记
《漢語大詞典》:感顾(感顧)
感激眷念。宋史·赵抃传:“ 抃 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啟闻,帝手詔褒答。”
分類:感激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