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19,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转变如意
圣如意
成就意乐圆满
意专向道
意业供养
意净戒
意忍行
散位独头意识
梦中独头意识
明了意识
意常柔顺
滋润心作意
生轻安作意
原佛本意,为一事故
佛类词典(续上)
能到如意转变如意
圣如意
成就意乐圆满
意专向道
意业供养
意净戒
意忍行
散位独头意识
梦中独头意识
明了意识
意常柔顺
滋润心作意
生轻安作意
原佛本意,为一事故
能到如意
【三藏法数】
谓具此通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谓具此通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转变如意
【三藏法数】
谓具此通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变为多,多变为一,故名转变如意。
谓具此通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变为多,多变为一,故名转变如意。
圣如意
【三藏法数】
谓具此通者,化现无方,应变不测,虽无生灭,而有机则生,无机则灭;虽无去来,而有感则现,无感则寂。如意自在,不可思议,故名圣如意。
谓具此通者,化现无方,应变不测,虽无生灭,而有机则生,无机则灭;虽无去来,而有感则现,无感则寂。如意自在,不可思议,故名圣如意。
成就意乐圆满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谓修菩萨行者,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杂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是名成就意乐圆满。(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意专向道
【三藏法数】
谓收摄身心,常居寂定,无他异念,是名意业清净。
谓收摄身心,常居寂定,无他异念,是名意业清净。
意业供养
【三藏法数】
谓端心正意,想念诸佛菩萨相好,是名意业供养。
谓端心正意,想念诸佛菩萨相好,是名意业供养。
意净戒
【三藏法数】
谓蠲除恶觉,离诸贪欲,是名意净戒。
谓蠲除恶觉,离诸贪欲,是名意净戒。
意忍行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瞋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忍行。
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瞋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忍行。
散位独头意识
【三藏法数】
谓意识不缘五尘之境,但散乱遍计诸法,或缘空华水月等诸色相,或缘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法,此非定中,又非梦境,是名散位独头意识。
谓意识不缘五尘之境,但散乱遍计诸法,或缘空华水月等诸色相,或缘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法,此非定中,又非梦境,是名散位独头意识。
梦中独头意识
【三藏法数】
谓不对诸尘,而于梦中见种种境界,此亦心王性境变现而有诸相,是名梦中独头意识。
谓不对诸尘,而于梦中见种种境界,此亦心王性境变现而有诸相,是名梦中独头意识。
明了意识
【三藏法数】
谓意识依五根与五识同缘五尘,明了取境,好恶长短悉皆现前,是名明了意识。
谓意识依五根与五识同缘五尘,明了取境,好恶长短悉皆现前,是名明了意识。
意常柔顺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欲成菩提,当防护意业,调和柔顺,离诸邪念,所谓贪欲瞋恚愚痴皆悉断除,是为意常柔顺。(梵语菩提,华言道。)
谓修菩萨行者,欲成菩提,当防护意业,调和柔顺,离诸邪念,所谓贪欲瞋恚愚痴皆悉断除,是为意常柔顺。(梵语菩提,华言道。)
滋润心作意
【三藏法数】
滋润者,滋长沃润也。谓于可欣尚之法,滋长沃润,令心忻乐,是名滋润心作意。
滋润者,滋长沃润也。谓于可欣尚之法,滋长沃润,令心忻乐,是名滋润心作意。
生轻安作意
【三藏法数】
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住寂静,对治身心粗重,生起身心轻安,是名生轻安作意。
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住寂静,对治身心粗重,生起身心轻安,是名生轻安作意。
原佛本意,为一事故
【三藏法数】
谓佛本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意如斯,故不分也。(九部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
谓佛本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意如斯,故不分也。(九部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