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愆序  拼音:qiān xù
时序失调。唐。白居易〈祝皋亭神文〉:「既逢愆序,不敢宁居。」
分類:时序失调
《漢語大詞典》:赎愆(贖愆)
犹赎过。魏书·释老志:“ 汉章帝 时, 楚王 英 喜为浮屠斋戒,遣郎中令奉黄縑白紈三十匹,诣国相以赎愆。”
《漢語大詞典》:贻愆(貽諐)
亦作“ 貽愆 ”。 犯下过失。南齐书·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凡预衣冠,荷恩盛世,多以闇缓貽諐,少为欺滑入罪。”南齐书·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夫狱讼惟平,画一在制,虽恩家得罪,必宜申宪,鼎姓貽諐,最合从网。若罚典惟加贱下,辟书必蠲世族,惧非先王立理之本。”《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昭庙孤魂终负痛, 江黄 义举但貽愆。”
分類:犯下过失
《漢語大詞典》:辞愆(辭愆)
推卸过失。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不鬻誉以干泽,不辞愆以忌絀。”
分類:推卸过失
《漢語大詞典》:顾愆(顧愆)
谓反省自己的过失。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薛综 注:“愆,过也。”
《漢語大詞典》:归愆(歸愆)
犹归过,引咎。 汉 方望 《辞谢隗嚣书》:“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跡归愆,请命乞身, 望 之无劳,盖其宜也。”
《漢語大詞典》:愆令
苛繁的法令。国语·吴语:“今 越王 勾践 恐惧而改其谋,舍其愆令,轻其征赋。”
分類:法令
《漢語大詞典》:愆错(愆錯)
差错,失调。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寃痛之声,上达于九天,下流於九泉,鬼神怨怒,阴阳为之愆错。”
分類:差错失调
《国语辞典》:愆德  拼音:qiān dé
失德。《三国演义》第六六回:「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为天下所耻笑。」
分类:失德
《漢語大詞典》:疵愆
缺点,失误。 宋 曾巩 《北风》诗:“遂令阴飈自回干,安得岁物无疵愆。”
分類:缺点失误
《漢語大詞典》:愆误(愆誤)
差错。 清 阮元 《文言说》:“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虑有愆误,则练句协音,以便记诵。”
分類:差错
《漢語大詞典》:愆旸(愆暘)
见“ 愆阳 ”。
《國語辭典》:愆阳(愆陽)  拼音:qiān yáng
阳气过盛。指冬天过度酷热乾旱,是天候失常的现象。《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唐。白居易〈祝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
《漢語大詞典》:愆乏
谓因失误而导致匮竭。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捨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乏。”
分類:失误导致
《漢語大詞典》:愆耗
损耗。《梁书·武帝纪下》:“凡厥諐耗逋负,起今七年十一月九日昧爽以前,在民间无问多少,言上尚书督所未入者,皆赦除之。”
分類:损耗
《漢語大詞典》:孽愆
亦作“孼愆”。 罪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我生平无多孼愆,祇有镇师一旅,不应调而悮调之,途逢海寇,全军尽覆。”
分類: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