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愆(遺愆)
失误;过错。 汉 王粲 《思亲》诗:“遗愆在体,惨痛切心。”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内平外成,举无遗愆。”
分類:失误过错
《漢語大詞典》:震愆
惊动遭罪。《楚辞·九章·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王逸 注:“震,动也;愆,过也。言皇天不纯一其施,则万物夭伤;人君不纯一其政,则百姓震动以触罪也。” 清 方苞 《武季子哀辞》:“嗟尔生兮震愆,罹百忧兮连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省城沦陷,方域震愆。”
分類:惊动遭罪
《漢語大詞典》:愆衅(愆釁)
过错。 晋 刘琨 《答卢谌》诗:“愆衅仍彰,荣宠屡加。”南史·庾悦传:“今愆衅如山,荣任不损。”
分類:过错
《國語辭典》:愆忒  拼音:qiān tè
过失。如:「小犬年纪尚幼,诸多愆忒,敬请见谅。」也作「愆尤」。
分類:过失差错
《高级汉语词典》:遭愆
遭殃;倒霉
《漢語大詞典》:灾愆(災愆)
亦作“灾愆”。 罪孽招致的灾祸;灾殃。《西游记》第二十回:“只因不受天籙,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愆。”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投至得娘行繾綣,徯倖煞竝香肩,平白地,降灾愆。”
《漢語大詞典》:乖愆
谬误,失当。宋书·武帝纪下:“政刑乖愆,伤化扰治。”
分類:谬误失当
《漢語大詞典》:祸愆(禍愆)
犹祸罪。 唐 李华 《咏史》:“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漢語大詞典》:三愆
三种过失。论语·季氏:“ 孔子 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分類:过失
《漢語大詞典》:愆罪
罪过,罪恶。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殴击吏人,专己凶暴,愆罪莫大,甚可耻也。”
分類:罪过罪恶
《漢語大詞典》:愆殃
过失;灾祸。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谓内思而自策,算乃昔之愆殃。” 明 刘基 《天说下》:“昼昏夜明,瘴疫流行,水旱愆殃,天之病也。”
分類:过失灾祸
《漢語大詞典》:愆悔
犹悔过。宋书·沈演之传:“可徙 勃 西垂,令一思愆悔。”
分類:悔过
《漢語大詞典》:伏愆
认罪。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 珠崖夫人 ,甚有母恩,假继相让;维女亦贤,纳珠於关,各自伏愆。二义如此,为世所传。”
分類:认罪
《漢語大詞典》:骄愆(驕愆)
猛烈过甚。《新唐书·李中敏传》:“雨不时降,夏阳骄愆,苗欲槁枯。”
分類:猛烈过甚
《漢語大詞典》:求愆
亦作“ 求諐 ”。
(1).反省己过。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后既少聪惠,深览前世得失,虽以德进,不敢有骄专之心,每日月见讁,輒降服求愆。”
(2).求谏己过。 汉 陈琳《应讥》:“虑不专行,功不擅美,咨事若不及,求諐恐不闻。”
分類: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