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惶惶  拼音:huáng huáng
1.心中惶恐不安的样子。唐。柳宗元 与杨诲之疏解车义第二书:「到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过,往来甚熟。」也作「皇皇」、「遑遑」。
2.匆促急迫的样子。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國語辭典》:战战惶惶(戰戰惶惶)  拼音:zhàn zhàn huáng huáng
形容戒慎畏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帝问毓曰:『卿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分類:戒慎畏惧
《國語辭典》:恓恓惶惶  拼音:xī xī huáng huáng
凄凉悲伤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漢語大詞典》:恓恓遑遑
亦作“ 恓恓惶惶 ”。
(1).忙碌不安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恓恓遑遑,务在匡时。”
(2).悲伤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国语辞典》:惶惶不定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dìng
惊惶怖惧,无法心安。《红楼梦》第一六回:「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
分类:惊惶心安
《国语辞典》:惶惶无措(惶惶无措)  拼音:huáng huáng wú cuò
慌张失措。如:「由于事出突然,他只是怔在原地,惶惶无措。」
分类:慌张失措
《國語辭典》:惶惶不安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ān
心中惊慌害怕,十分不安。《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也作「惶恐不安」、「惶悚不安」。
《漢語大詞典》:惶惶不可终日(惶惶不可終日)
形容心中惶急,觉得一天也过不下去。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五:“在未得到最后结果以前,就惶惶不可终日,弄得寝食不安,形容枯瘦。” 马识途 《信念》:“我却因为处在他们文艺突破口的风头上,更是搞得惶惶不可终日。”
《國語辭典》:悽悽惶惶  拼音:qī qī huáng huáng
悲伤恐惧而无依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公悽悽惶惶,痛苦不已。」《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路看著水色山光,悲悼女儿,悽悽惶惶。」
《國語辭典》:人心惶惶  拼音:rén xīn huáng huáng
形容人心动摇,惊恐不安的样子。《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好好一个安庆城,本来是没事的,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惶惶,民不安枕了。」也作「人心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