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惭丁(慚丁)
亦作“慙丁”。 左传·襄公十四年:“初, 尹公佗 学射於 庾公差 , 庾公差 学射於 公孙丁 。二子追公( 卫献公 ), 公孙丁 御公。 子鱼 ( 庾公差 )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 尹公佗 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 公孙丁 授公轡而射之,贯臂。”后以“慙丁”指愧为人师。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结友子让 抗 ,请师我慙 丁 。”
分類:为人
《漢語大詞典》:惭急(慚急)
亦作“慙急”。 羞愧焦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 南 捉臂狎之。女慙急,峻拒曰:‘奴虽贫,要嫁,何贵倨凌人也!’”
分類:羞愧焦急
《韵府拾遗 屑韵》:惭结(惭结)
李骞释情赋眷重地而惧深念索米而惭结
《漢語大詞典》:惭栗
见“慚慄”。
《漢語大詞典》:惭慄(慚慄)
羞愧惶恐。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唐突盛筵,益增惭慄。” 宋 苏轼 《谢雪祝文》:“牲酒匪报,维以告絜,神食无愧,吏则惭慄。”
《漢語大詞典》:惭懅(慚懅)
亦作“慙懅”。 羞惭。后汉书·王霸传:“ 光武 令 霸 至市中募人,将以击 郎 。市人皆大笑,举手邪揄之, 霸 惭懅而还。” 李贤 注:“懅,亦惭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駢 曰:‘近者觉君之妄多矣,君善为之,勿使吾为 周侍中 !’言毕,惨沮久之, 用之 慙懅而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唤 万石 跪受巾幗,操鞭逐出。值 马 在外,惭懅而还。”
分類:羞惭
《漢語大詞典》:惭隐(慚隱)
亦作“慙隐”。 羞惭隐瞒。旧唐书·高郢传:“ 怀光 乃大集将卒,白刃盈庭,引 郢 詰之。 郢 挺然抗辞,无所慙隐。”
分類:羞惭隐瞒
《漢語大詞典》:惭惋(慚惋)
惭愧惋惜。 清 冯桂芬 《〈天元算术〉序》:“余早岁颇事涉猎,而不专为病,无由造微,未尝不退自惭惋。”
分類:惭愧惋惜
《韵府拾遗 东韵》:惭穷(惭穷)
文苑何恃俊于襧衡何惭穷于阮籍
《漢語大詞典》:惭吝
见"惭"。
《高级汉语词典》:痛惭
悲痛惭愧
《漢語大詞典》:惭幸(慚幸)
既惭愧,又感到幸运。 清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同日,并派会衔入奏之八人为留京办事大臣, 汉 大臣仅余一人,实为惭幸。”
分類:惭愧幸运
《漢語大詞典》:惭腆(慚腆)
亦作“慙腆”。 羞愧,不好意思。 南朝 梁 沈约 《为长城公主谢表》:“奉策书封妾 长城县 公主,徽命降临,慙腆罔寘。”
《漢語大詞典》:惭怯(慚怯)
羞愧胆怯。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笤帚》:“僧急牵其衣,女復佯为惭怯之态。”
分類:羞愧胆怯
《漢語大詞典》:惭讷(慚訥)
因羞惭而说不出话。
《漢語大詞典》:惭戁(慚戁)
羞愧惶恐。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 存审 妻 郭氏 诉於 崇韜 曰:‘吾夫於国,粗効驱驰,与公乡里亲旧,公忍令死弃北荒,何无情之如是!’ 崇韜 益惭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