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惭慄(慚慄)
羞愧惶恐。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唐突盛筵,益增惭慄。” 宋 苏轼 《谢雪祝文》:“牲酒匪报,维以告絜,神食无愧,吏则惭慄。”
《漢語大詞典》:惭罪(慚罪)
惭愧有罪。自谦之词。 宋 欧阳修 《与丁学士书》:“既默无所为,而至於书问亦不能时致其勤,其为惭罪,不待言矣。” 宋 欧阳修 《与蔡省副书》:“久不奉问,惭罪,惭罪!”
《漢語大詞典》:惭仄(慚仄)
羞愧不安。 宋 欧阳修 《与焦殿丞书》:“麤细米各二斛,聊饲僮僕辈,必不以轻鲜为怪。有无相通,亦邻里之常事,惭仄,惭仄!”
分類:羞愧不安
《漢語大詞典》:惭疚(慚疚)
亦作“慙疚”。 羞愧负疚。后汉书·明帝纪:“陈负乘,刺彼己,永念慙疚,无忘厥心。”
分類:羞愧负疚
《漢語大詞典》:惭伏(慚伏)
亦作“慙伏”。 见“ 惭服 ”。
《漢語大詞典》:惭服(慚服)
亦作“慙伏”。亦作“慙服”。
(1).惭愧而伏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谩駡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慙伏。”
(2).羞愧而心服。汉书·何武传:“而 圣 子宾客为羣盗,得,繫 庐江 , 圣 自以子必死。 武 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 圣 慙服。”周书·李贤传:“ 贤 曰:‘夫人各有志……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於心。’问者慙服。”宋史·焦守节传:“奉使 契丹 ,馆伴 丁求説 指远山谓曰:‘此 黄龙府 也。’ 守节 应声曰:‘ 燕然山 距此几许?’ 求説 惭服。”
《漢語大詞典》:惭怅(慚悵)
羞愧惆怅。 宋 程颢 《李寺丞墓志铭》:“惟偶为 仲通 所责,则其人必惭悵累日,痛自飭励。”
分類:羞愧惆怅
《漢語大詞典》:惭悲(慚悲)
羞愧悲伤。 南朝 梁 何逊 《为孔导辞建安王笺》:“頡頏之禽,惭悲於出幕;蒙茸之兽,结志於首丘。”
分類:羞愧悲伤
《韵府拾遗 遇韵》:惭濩(惭濩)
唐无名氏作乐崇德赋美韶者舜惭濩惟殷
《漢語大詞典》:惭灼(慚灼)
亦作“慙灼”。 羞惭焦急。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谢骠骑表》:“伏承詔书加臣驃骑将军……仰当天宠,伏抱慙灼。”
分類:羞惭焦急
《漢語大詞典》:词惭(詞慙)
谓语言吞吞吐吐。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意欲其贯,不贯则乖离错糅而繁以乱;理欲其无疵,有疵则气沮词慙,虽工而于世无所裨。”
《漢語大詞典》:惭豹(慚豹)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因以“惭豹”喻愧对隐居者。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泽雾寧惭豹,搏风肯伏雌。”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惭慨(慚慨)
亦作“慙慨”。
(1).羞惭感叹。 南朝 梁 江淹 《为齐王让禅表》:“而旷乘之轨,忽臻於兹,慙慨忧灼,罔识其际。”
(2).羞惭愤慨。魏书·甄琛传:“ 琛 长子 侃 ……随 琛 在京,以酒色夜宿 洛水 亭舍,殴击主人,为司马所劾,淹在州狱, 琛 大以慙慨。”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由是太子迄终以此惭慨,故其嗣不立。”
《漢語大詞典》:惭怒(慚怒)
羞惭愤怒。旧唐书·李宝臣传:“﹝ 田承嗣 ﹞使告 寳臣 曰:‘ 河内 有警急,不暇从公。石上讖文,吾戏为之耳!’ 寳臣 惭怒而退。”
分類:羞惭愤怒
《漢語大詞典》:谢惭(謝慙)
同“谢慙”。谓因过失而惭愧,表示道歉,请求原谅。
《漢語大詞典》:惶惭(惶慚)
惶恐羞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安石遇人谈文》:“有一客徐谓曰:‘尔知书乎?’公但唯唯。復问‘君何姓?’拱手而答曰:‘ 安石 姓 王 。’众宾惶惭,遽谢而退。”
分類:惶恐羞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