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内惭(内惭)
史记蔡泽传去之赵见逐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于秦应侯内惭蔡泽乃西入秦议汉书翟方进传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 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
《國語辭典》:羞惭(羞慚)  拼音:xiū cán
面含羞而心惭愧。《西游记》第四二回:「那妖王满面羞惭,不敢回视。」《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说得毓生满面羞惭,只得如数给他。」也作「羞惭」。
分類:羞惭羞愧
《分类字锦》:心惭(心惭)
见上注
分类:知耻
《國語辭典》:惭怍(慚怍)  拼音:cán zuò
惭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蜀郡男子路建等辍讼惭怍而退,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
分類:羞愧
《骈字类编》:大惭(大惭)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
《韵府拾遗 覃韵》:且惭(且惭)
李峤为王遗恕让殿中少监表司六尚之严凝望九重之清切怀恩揆拙既惧且惭
《國語辭典》:惭恧(慚恧)  拼音:cán nǜ
心中羞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分類:羞惭
《漢語大詞典》:惭惕(慚惕)
羞愧惶恐。《隋书·杨素传》:“昼夜迴徨,寝食惭惕,常惧朝露奄至,虚负圣慈。” 宋 欧阳修 《答李诩第一书》:“人还索书,未知所答,惭惕,惭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劳阿姊询及,惭惕何可言。”
《國語辭典》:惭恨(慚恨)  拼音:cán hèn
惭愧悔恨。《后汉书。卷二○。祭遵传》:「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刘表闻言,乃叱蔡瑁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蔡瑁惭恨而出。」
《國語辭典》:惭感(慚感)  拼音:cán gǎn
感激。晋。干宝《搜神记》卷五:「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
《漢語大詞典》:惭谢(慚謝)
亦作“慙谢”。 羞惭谢过。南史·臧质传:“尝诣护军 赵伦之 , 伦之 名位已重,不相接。 质 愤然起…… 伦之 慙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无赖闻之,歛袵惭谢而退。”
分類:羞惭谢过
《漢語大詞典》:惭荷(慚荷)
羞惭感荷。向对方表示感谢之词。 清 梅曾亮 《答朱丹木书》:“今稍近矣,未及驰一书为贺,猥先赐存问及薪米之费,以为可进於古,使得并心力於所业,惭荷,惭荷!”
《漢語大詞典》:惭羞(慚羞)
亦作“慙羞”。 羞愧。太平御览卷六九六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其妇果来,拔刀逕上牀,发,欲刃牀上人。定看乃是其兄,於是慙羞而退。”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二折:“老身向官人行无去秋,倒大来惭羞。”
分類:羞愧
《漢語大詞典》:抱惭(抱慚)
抱愧。 清 戴名世 《〈中西经星同异考〉序》:“而后乃敢序 定九 之书,乃皆以饥寒餬口於四方,东西奔走,不能合併,至於今而此志未遂,所为诵 宁人 之言而抱惭不能自已也。”
分類:抱愧
《漢語大詞典》:负惭(負慚,負慙)
亦作“ 负慙 ”。犹抱愧。 唐 李观 《交难说》:“今也,则无 石父 解缚於 齐 相, 智罃 负慙於贾夫。”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春日偶书〉》:“唯公恩遇留连久,频对樽罍也负慙。” 明 归有光 《与张虚冈书》:“公於僚友间,一言可解,毋使僕负惭于彼中士民也。”《豆棚闲话·藩伯子散宅兴家》:“那汉再三负惭,连称不敢。”
分類:抱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