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追惜
追思往事而叹惜。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太祖 愈益重之,然以 群 能持正,亦悦焉”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追惜 奉孝 ,不能去心。”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正当 天宝 末,抚事坐追惜。”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抱着哀痛的心肠,和光明的希望,追惜过去,憧憬未来。”
《漢語大詞典》:惜生
爱护生命。 晋 陶潜 《形影神》诗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贼本民也,汹汹而起者,不过迫於飢寒……望老大人为天地惜生,为朝廷惜福。”
《漢語大詞典》:惜惜
可惜;怜惜。 五代 唐庄宗 《歌头》词:“惜惜此光阴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
分類:可惜怜惜
《韵府拾遗 语韵》:惜汝
释寒山诗惜汝即富贵夺汝即贫贱
《漢語大詞典》:惜景
犹惜阴。景,同“ 影 ”。 南朝 梁 王僧孺 《武帝祭禹庙文》:“轻璧惜景,既捨冠履;爱人忘我,不顾胼胝。”
《國語辭典》:惜力  拼音:xí lì
爱惜精力,舍不得耗费力气。如:「他干活从不惜力!」《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和》:「且志士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分類:爱惜精力
《漢語大詞典》:悯惜(憫惜)
(1).忧虑哀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六年大计:“錮人明时,诚可悯惜。”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长吉 不世才, 韩吏部 勇之以‘风檣阵马’,古之以‘瓦棺篆鼎’,虚幻之以‘鲸鼇鬼神不可测’,乃破锦囊,心血止,动太夫人悯惜。”
(2).哀怜痛惜。 郭沫若 《沸羹集·序〈不朽的人民〉》:“但人们的拜物神教性的孑遗,竟往往使疾病、丑恶、一切不正常的东西都被图腾化了起来,实在是最不合理的,最可悯惜的事。”
《高级汉语词典》:悯惜
怜恤
《漢語大詞典》:保惜
保护爱惜。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庄蓼塘藏书:“其家蓄书数万卷…… 蓼塘 既没,子孙不知保惜,或为虫鼠蚀囓,或为邻识盗窃。” 明 文徵明 《跋金伯祥瞻云诗卷》:“此数篇特以诸公手笔,故其子孙尤加保惜如此,餘存家集,固可考也。”
分類:保护爱惜
《漢語大詞典》:慎惜
慎重珍惜。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 卫王 为人勤俭,慎惜名器,较其行事,中材不及者多矣。”
分類:慎重珍惜
《漢語大詞典》:苦惜
痛惜;珍惜。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道琛 既至,言语不恭。又歷造府州人士,见器物,輒夺之。有不获者,语曰:‘会当属人,何须苦惜。’”
分類:痛惜珍惜
《漢語大詞典》:秘惜(祕惜)
隐藏珍惜,不以示人。 宋 洪迈 夷坚志·伊阳古瓶:“凡他物有水者皆冻,独此缾不然…… 张 或与客出郊,置缾於篋,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祕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 三娘 从学刺绣,妾曾不少祕惜。”
《韵府拾遗 陌韵》:争惜(争惜)
崔涂感花诗绣轭香车夜不归少年争惜最红枝
《國語辭典》:矜惜  拼音:jīn xí
珍重爱惜。如:「一个懂得自我矜惜的人,总是把握机会充实自己。」
分類:珍惜
《國語辭典》:怅惜(悵惜)  拼音:chàng xí
惆怅惋惜。《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至忠得书,怅惜不许。」宋。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顾苟禄以弃时日,为可怅惜。」
分類:惆怅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