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眩矅
(1).迷惑;惑乱。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犹眩矅而不能昭晰也” 李善 注引 汉 王逸 《楚辞注》:“眩矅,惑乱貌。” 清 黄宗羲 《王征南墓志铭》:“今人以内家无可眩矅,於是以外家搀入之,此学行当衰矣。”
(2).光彩夺目。 清 姚鼐 《杂诗》之五:“ 扶桑 升圜日,眩矅生五采。”
《漢語大詞典》:昡曜
(1).光彩夺目。 汉 陆贾 新语·至德:“刻桷丹楹,昡曜靡丽。”
(2).惑乱;迷惑。《楚辞·离骚》:“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美恶。” 王逸 注:“昡曜,惑乱貌。” 洪兴祖 补注:“昡,日光也。”
《漢語大詞典》:营误(營誤)
惑乱。新唐书·李绛传:“此非陛下意,必憸人以此营误上心。”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诖乱(詿亂)
惑乱。《史记·吴王濞列传》:“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汩惑
犹惑乱。宋书·袁淑传:“多纵反间,汩惑心耳。”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迷夺(迷奪)
犹惑乱。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 曹操 )迷夺时明,杜絶言路。”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倾诡(傾詭)
惑乱。隋书·地理志中:“ 齐郡 旧曰 济南 ,其俗好教饰子女淫哇之音,能使骨腾肉飞,倾诡人目。”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倚惑
犹惑乱。倚,偏曲。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可以发明本末,分析源流,使后世无所倚惑。”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蛊荡(蠱蕩)
惑乱;迷惑动摇。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尔后有以丰亨豫大之説,蛊荡上意,及命巨璫五辈,分地展治宫禁,土木华侈,糜费金宝,何可数计。”
《漢語大詞典》:挠滑(撓滑)
扰乱;惑乱。荀子·解蔽:“案直将治怪説,玩奇辞,以相挠滑也。” 王先谦 集解:“滑,乱也,音骨。”《淮南子·泰族训》:“ 张仪 、 苏秦 家无常居,身无定君,约从衡之事,为倾覆之谋,浊乱天下,挠滑诸侯。”
分類:扰乱惑乱
《漢語大詞典》:矫滑(矯滑)
挠乱;惑乱。文子·九守:“血脉无鬱滞,五藏无积气,祸福不能矫滑,非誉不能尘垢。”
分類:惑乱
《國語辭典》:蚩蚩  拼音:chī chī
1.敦厚老实的样子。《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也作「嗤嗤」。
2.喧扰纷乱的样子。汉。扬雄《法言。重黎》:「六国蚩蚩,为嬴弱姬。」《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天下蚩蚩,鸟惊雷骇。」也作「嗤嗤」。
《國語辭典》:荡心(蕩心)  拼音:dàng xīn
1.迷乱心志。《新唐书。卷七六。后妃列传上。徐贤妃》:「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酖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宋史。卷二六三。列传。张昭》:「傥非天资英敏,识本清明,以此荡心,焉能无惑。」
2.放荡恣纵之心。《聊斋志异。卷七。细柳》:「汝弟荡心不死,故授伪金以挫折之,今度已在缧绁中矣。」
《漢語大詞典》:乱群(亂羣)
惑乱百姓。 三国 蜀 诸葛亮 《论来敏》:“ 来敏 乱羣,过於 孔文举 。”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或曰惑众,或曰乱羣。”
分類:惑乱百姓
《國語辭典》:邪魔  拼音:xié mó
1.妖魔。《西游记》第一八回:「也不晓得有甚么鬼祟魍魉,邪魔作耗。」《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见了什么邪魔?不然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发呆?」也作「邪魅」。
2.恶人。如:「他是个坏事做尽的大邪魔,你可不要接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