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恟惧(恟懼)
纷扰惊惧。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 弇 分兵守 巨野 ,自与 邑 战,大破之, 弇 乃收所斩级以归,示 巨野 城中,城中恟惧。”旧唐书·浑瑊传:“贼造云桥成……城中恟惧,相顾失色。”金史·张行信传:“今大兵纵横,人情恟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明史·麻贵传:“会 贵 及 李如樟 等兵至……获首级百二十餘。持示贼,贼益恟惧。”
分類:纷扰惊惧
《國語辭典》:竖毛(豎毛)  拼音:shù máo
因惊惧而毛发竖立。《新唐书。卷一七九。李训等传。赞曰》:「若训等持腐株支大厦之颠,天下为寒心竖毛。」
《漢語大詞典》:虚警
戒惧,惊惧。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方世举 注:“大抵警犹惊也,乃慼慼焉时怀怵惕耳。” 明 李东阳 《曰川会诸同年因效韩体》诗:“初心抱虚警,筋力当及斯。前贤勿復道,恐为尔辈嗤。”
分類:戒惧惊惧
《國語辭典》:遑遽  拼音:huáng jù
既惶恐又惊慌。《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遑遽。」
分類:惊惧不安
《漢語大詞典》:惊眩(驚眩)
惊惧而眩晕。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诗:“已定稍安慰,儵作更惊眩。” 清 唐甄 潜书·尊孟:“彼度山之梁,广若二、三尺,岂不能措足哉?然下临千仞不测之渊,使怯者过之,则惊眩而欲坠。”
分類:惊惧眩晕
《漢語大詞典》:惊战(驚戰)
惊惧战栗。 明 王錂《寻亲记·唆讼》:“只见死尸横路正当门,唬得夫妻惊战。”《天雨花》第六回:“ 陶氏 听了心惊战,慌忙正步到家门。” 清 秋瑾 《精卫石》第四回:“若是 黄 家 鞠瑞 妹,他日收场也这般,令人想起身惊战。”
分類:惊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震栗
亦作“ 震慄 ”。
(1).惊惧、战栗。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既至数月,诛 原褚 首恶,郡中震栗。” 宋 苏辙 《北狄论》:“兵之所至,天下震慄。” 王西彦 《曙》:“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发颤,全身都震栗起来。”
(2).使惊惧。 南朝 梁 江淹 《报袁叔明书》:“至乃一説之奇,惊畏左右;一剑之功,震慄邻国。”
分類:惊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震竦
震惊,惊惧。后汉书·郅寿传:“三辅素闻 寿 在 冀州 ,皆怀震竦。”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其餘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蒞皆震竦。” 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那 王敦 呵……拥兵 石头 ,鸞舆震竦,寝园骚动。”
分類:震惊惊惧
《漢語大詞典》:崿崿
(1).高貌。 唐 李白 《明堂赋》:“其左右也,则丹陛崿崿,彤庭煌煌,列宝鼎,敌金光。”
(2).锐利貌。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申命长驱,指麾横厉。崿崿鹰眸,稜稜虎视。”
(3).惊惧貌。 清 黄景仁 《冬青树引和谢皋羽别唐珏韵》:“髑髗夜走沥龙髓, 金粟堆 边鬼燐见。壮士崿崿齿牙战,三更石裂五鼓移。”
《國語辭典》:惊汗(驚汗)  拼音:jīng hàn
因受惊吓而冒汗。《北史。卷五四。窦泰传》:「见电光夺目,驶雨沾洒,寤而惊汗。」
分類:惊惧出汗
《國語辭典》:辀张(輈張)  拼音:zhōu zhāng
1.强横的样子。《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孝仁董皇后纪》:「后忿恚詈言曰:『汝今辀张,怙汝兄耶?』」
2.惊惧的样子。晋。刘琨〈答卢谌诗。序〉:「自顷辀张,困于逆乱。」
《漢語大詞典》:震畏
惊惧或使惊惧。后汉书·明帝纪:“夙夜震畏,不敢荒寧。”新唐书·韦见素传:“绳纠吏治,所至震畏。”
分類:惊惧
《漢語大詞典》:危厉(危厲)
谓惊惧不安。易·遯“係遯,有疾厉” 三国 魏 王弼 注:“繫於所在,不能远害,亦已惫矣,宜其屈辱而危厉也。”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苟人尔,有不汗栗危厉偲偲然哉?” 宋 王禹偁 《并诰》:“祗慄危厉,若济巨海,而弗庸舟,惟其溺。”
《漢語大詞典》:震怛
使惊惧。 宋 苏洵 《吴道子画五星赞》:“荧惑惟南,左弓右刀……震怛下士,莫敢有骄。”
分類:惊惧
《國語辭典》:戄然  拼音:jué rán
惊惶的样子。《战国策。魏策三》:「秦王戄然曰:『国有事,未澹下兵也,今以兵从。』」《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