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惊心动魄(驚心動魄)  拼音:jīng xīn dòng pò
使人感触很深,震撼很大。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红楼梦》第八四回:「这里赵姨娘正说著,只听贾环在外间屋子里更说出些惊心动魄的话来。」也作「动魄惊心」、「惊魂动魄」。
《漢語大詞典》:惊心夺目(驚心奪目)
谓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清 秋瑾 《〈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 中国 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漢語大詞典》:惊心骇目(驚心駭目)
同“ 惊心骇瞩 ”。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连日 宝山 兵勇陆续回 苏 ,昨穿城走者数十人…… 孙邑尊 讯供后,转送抚宪,传询押解回 沪 ,众各惊心骇目。” 达时 《夫巳氏之支那观》:“爰就所言,略加评语。不学如余,固不能直揭其隐,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
《漢語大詞典》:惊心骇神(驚心駭神)
谓内心感到十分震惊。《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护弥 曰:‘佛者不是凡人……弈叶尊荣,盖鸞凤之苗嫡。’ 须达 闻説,惊心骇神,渴仰之情,不离心腑。”
《漢語大詞典》:惊心骇瞩(驚心駭矚)
谓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宋书·孔琳之传》:“降死之生,诚为轻法,然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是以盘盂有铭,韦弦作佩,况在小人,尤其所惑,或目所不覩,则忽而不戒,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漢語大詞典》:惊心裂胆(驚心裂膽)
见“ 惊心破胆 ”。
《漢語大詞典》:惊心破胆(驚心破膽)
谓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也,必使是惊心破胆,民乃易视。”亦作“ 惊心裂胆 ”。 茅盾 《子夜》十四:“他来 上海 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忧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漢語大詞典》:惊心破胆(驚心破膽)
谓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也,必使是惊心破胆,民乃易视。”亦作“ 惊心裂胆 ”。 茅盾 《子夜》十四:“他来 上海 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忧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漢語大詞典》:惊心丧魄(驚心喪魄)
亦作“ 惊心褫魄 ”。 形容十分恐惧。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清 唐甄 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分類:恐惧
《漢語大詞典》:惊心眩目(驚心眩目)
震动人心,耀人眼目。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漢語大詞典》:惊心惨目(驚心慘目)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髑髏纍纍,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 清 陈天华 《狮子吼》第一回回目:“数种祸惊心惨目,述阴谋暮鼓晨鐘。”
《漢語大詞典》:惊心悲魄(驚心悲魄)
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復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慟哭太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