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稀诧(稀詫)
犹稀奇。令人惊异。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将百姓敢蹅踏,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你道我 尧 眉 舜 目堪图画, 汤 肩 禹 背实稀诧。”
分類:稀奇惊异
《漢語大詞典》:怪恶(怪惡)
惊异而厌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儿径就 充 怀,众初怪恶,传省其诗,慨然嘆死生之玄通也。”
犹险恶。《水浒传》第四一回:“ 宋江 在马上与 晁盖 説道:‘这座山生得形势怪恶,莫不有大伙在内?’”
《漢語大詞典》:倾悚(傾悚)
(1).亦作“ 倾竦 ”。惊讶;惊异。 汉 应玚 《驰射赋》:“观者屏气息而倾竦,咸侧企而腾移。”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 天寳 末,有 峨嵋山 道士姓 陈 ,来游京邑,善长啸……声如辟歷,观者莫不倾悚。” 明 李东阳 《送傅元秀才赴举江西》诗:“凤凰巢穴麒麟种,奇物常为世倾竦。”
(2).谓极其恭敬。晋书·姚兴载记:“ 兴 谦恭孝友,每见 绪 及 硕德 ,如家人之礼,整服倾悚,言则称字,车马服玩,必先二叔,然后服其次者。”
《漢語大詞典》:呀呀呼
亦作“ 呀呀唔 ”。亦作“ 呀呀呜 ”。
(1).叹词。表示惊异或不以为然。《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呀呀呼!差事那里好捐!私下化了钱买差使的固然有;然而我得这个差使是本事换来的,一个钱没有化。”《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 申守尧 道:‘两吊钱还比两块钱多些……。’ 随凤占 道:‘呀呀呼!我的太爷!北边用的小钱,五百钱算一吊。’”
(2).叹词。表示不值一谈或不中用。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从今天起,我们要吃稀的,不过,这点困难,‘呀呀唔’哟--比起我们在雪山、草地……倒是你,顶得住吗?小鬼?”原注:“呀呀唔,当时老红军干部的口头语,意即小意思,不值一谈。” 程贤章 《蹲点记》:“你以为我们青年突击队真的是呀呀呜的空想家?”
《漢語大詞典》:耸色(聳色)
谓因震动或感到惊异而改变神色。耸,通“ 悚 ”。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序:“驃骑公以剑卒十万,御 荆 人於外郊,铁马烦而人耸色,綵旄耀而士衔威。” 明 高攀龙 《华无枝荷蓧言序》:“花发时,耸色夺目,浓香沁骨,乍见而骇,不谓天壤间有此奇,盖世无其儷矣。”
《漢語大詞典》:噫嘻嚱
亦作“ 噫嘻吁 ”。 叹词。表示惊异或慨叹。 宋 宋祁 《释俗》:“ 蜀 人见物惊异,輒曰噫嘻嚱, 李白 作《蜀道难》因用之。” 明 何景明 《关索岭》:“噫嘻吁嶮巇!何天设之危艰。”
《漢語大詞典》:咢然
愕然。惊异貌。咢,通“ 愕 ”。新唐书·逆臣传中·朱泚:“或説 泚 迎天子, 泚 顾望咢然。”
分類:惊异
《漢語大詞典》:怪慑(怪慴)
惊异害怕。魏书·任城王顺传:“及见,直往登牀,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慴,而 顺 辞吐傲然,若无所覩。”
分類:惊异害怕
《漢語大詞典》:怪怖
惊异恐惧。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 王 家亡妇感郎恩情深,将见会。恐生怪怖,故使相闻。”
分類:惊异恐惧
《漢語大詞典》:语儿梨(語兒梨)
梨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语儿梨,果实之珍,因其地名耳。”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语儿梨,初号斤梨,其大者重至一斤。不知语儿何义。 郑州 郭傎蒙 陵旁产此甚多。其父老云:‘有田家儿数岁不能言,一日食此梨,輒谓人曰:“大好!”众惊异,以是得名。’ 洛 中士大夫 陈振 著《小説》云:‘语儿当为 御儿 ,盖地名,梨所从出也。’按: 御儿 非产梨之地,不知 陈 何所据也。”
《漢語大詞典》:震攇
使其惊异和折服。三国志·蜀志·许慈传:“ 慈潜 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
分類:惊异折服
《漢語大詞典》:咋指吐舌
咬着指头,伸着舌头。形容极为惊异。 清 钱谦益 《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书》:“见 徐巨源 与 陈伯璣 书,论僕晚年文字顓好駡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擣心者累日。”
《漢語大詞典》:希咤(希吒)
希奇;希奇惊异。 元 杨立斋 《哨遍》套曲:“五代史止是谈些更变,三国志无过説些战伐,也不希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羣盗看了,皆大惊异,共相希咤道:‘秀才真宰相器量!’”
希吒:希奇。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出:“贫女回来必不容它,凭小圣説教希吒。”
《漢語大詞典》:希姹
希奇惊异。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婆婆讨卓(桌)来看,甚希姹!”
《漢語大詞典》:他娘的
詈词。表示惊异或怨恨等情绪。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他娘的!这是我们不对么?想法子弄点水灌灌这几百亩快要干死的田,自己救活自己的性命,这是错的么?”湘剧《醉打山门》:“往常在山外,那大坛的酒,大方的肉,每日不离口;今做了他娘的一个什么和尚,把洒家身子都弄得精瘦,口中淡出鸟来,这个日子如何挨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