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怅望(悵望)  拼音:chàng wàng
情绪落寞而有所想望。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崔涂 鹦鹉洲即事诗:「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
《國語辭典》:怅惘(悵惘)  拼音:chàng wǎng
惆怅失意。宋。苏轼〈与滕达道书〉:「会合邈未有期,不免怅惘。」《聊斋志异。卷七。阿英》:「值中秋,夫妻方狎宴,嫂招之,珏意怅惘。」
《漢語大詞典》:离颜(離顔)
离别时的惆怅表情。 唐 武之衡 《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 明 曹学佺 《送陈民部出守思州》诗:“西风萧瑟动离颜,一树衰杨不剩攀。”
《國語辭典》:怅恨(悵恨)  拼音:chàng hèn
惆怅恼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
《漢語大詞典》:远恨(遠恨)
指远离家乡所产生的惆怅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彦谦 《柳》诗:“游客寂寥缄远恨,暮鶯啼叫惜芳时。”
《漢語大詞典》:怅怏(悵怏)
惆怅不乐。 晋 支遁 《咏怀》:“悵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北史·崔勉传:“ 季景 於 世隆 求右丞,夺 勉 所兼, 世隆 启用 季景 , 勉 遂悵怏自失。”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寄语故人休悵怏,古来贤达事多殊。”红楼梦第七八回:“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悵怏,泣涕徬徨。”
分類:惆怅不乐
《漢語大詞典》:怅触(悵觸)
惆怅感触。 胡蕴 《近感》诗:“悵触无端梦一场,遐思畴昔寄江乡。” 邹韬奋 《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展望‘双十’,回忆历史,殊令人怅触万端,不胜感慨!”
分類:惆怅感触
《國語辭典》:怅惜(悵惜)  拼音:chàng xí
惆怅惋惜。《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至忠得书,怅惜不许。」宋。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顾苟禄以弃时日,为可怅惜。」
分類:惆怅叹惜
《漢語大詞典》:怅恋(悵戀)
惆怅留恋。 宋 司马光 《别刘孝叔杂端手启》:“前日暂得诣别,悵恋何可胜言。” 钱钟书 《围城》八:“虽然厌恶这地方,临走偏有以后不能再见的怅恋,人们就是这样捉摸不定的。”
分類:惆怅留恋
《漢語大詞典》:悲怅(悲悵)
悲哀惆怅。 元 倪瓒 《听钱文则弹琴》诗:“促軫泪沾缨,歌诗重悲悵。” 明 归有光 《见村楼记》:“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 南楼 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悵者久之。”
分類:悲哀惆怅
《國語辭典》:怅惋(悵惋)  拼音:chàng wàn
惆怅悲伤。《晋书。卷八八。孝友传。许孜传》:「孜怅惋不已,乃为作冢,埋于隧侧。」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五:「方叔归,求简不得,知为二章所窃,怅惋不敢言。」
分類:惆怅惋惜
《漢語大詞典》:愁怅(愁悵)
忧伤惆怅。 姚雪垠 《长夜》三七:“算啦,别为这一支枪纳闷愁怅的。我有办法给你弄一根,包在我身上。”
分類:忧伤惆怅
《漢語大詞典》:慨怅(慨悵)
感慨惆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慨悵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分類:感慨惆怅
《漢語大詞典》:怅悒(悵悒)
惆怅不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女亦悵悒曰:‘聚必有散,固是常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 廷銓 被促归署,心殊悵悒。”
分類:惆怅不乐
《漢語大詞典》:恨怅(恨悵)
遗憾惆怅。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当时若得相聚一番,彼此极论,庶几或有剖决之助,今又失此机会,极令人恨悵也。”
分類:遗憾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