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说得著(说得著)  拼音:shuō de zháo
1.可以说、需要说。如:「这些话都是说得著的。」
2.情谊上有劝说的资格。如:「我说得著,才说你呢!」
3.言语投机。《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夫妻二人如鱼得水,且是说得著。」《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周三入赘在家一载有馀,夫妻甚是说得著。」也作「说的著」。
《国语辞典》:辜恩背义(辜恩背义)  拼音:gū ēn bèi yì
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和情谊。也作「辜恩负义」。
《漢語大詞典》:多情多义(多情多義)
重情谊。《品花宝鉴》第三回:“ 聘才 已知 富三 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你们对敌人是那么勇敢坚定,对朋友又是这么多情多义。”
分類:情谊
《國語辭典》:反面无情(反面無情)  拼音:fǎn miàn wú qíng
翻脸不认情义。如:「我们是很多年的好朋友,别为一点小事反面无情。」明。邵璨《香囊记》第二五出:「状元,成就了罢,他也是一个君王,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漢語大詞典》:鲍子知我(鮑子知我)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当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 鲍叔 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 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 鲍叔 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 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 败, 召忽 死之,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后以“鲍子知我”谓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 平远 丁文诚 公,清风亮节,冠絶一时,平生赋性鯁直,不諳世故,持节二十年,与连圻诸将帅有公义而无私交,独於 合肥 兄弟,深 鲍子 知我之感。”
《國語辭典》:抵足而眠  拼音:dǐ zú ér mián
同榻而眠。形容双方情谊深厚。《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也作「抵足而卧」。
《國語辭典》:抵足而卧(抵足而臥)  拼音:dǐ zú ér wò
同榻而眠。形容雙方情誼深厚。《三國演義》第二九回:「一日、眾官皆散,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也作「抵足而眠」。
《國語辭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國語辭典》:气义相投(氣義相投)  拼音:qì yì xiāng tóu
志趣、情义互相投合。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也作「气谊相投」。
《國語辭典》:情同骨肉  拼音:qíng tóng gǔ ròu
情谊深厚如同至亲手足。《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
《國語辭典》:生死之交  拼音:shēng sǐ zhī jiāo
可以共生死,共患难的交谊。元。郑光祖《㑳梅香。楔子》:「晋公在鎗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鎗,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凌统回寨中拜谢孙权。权曰:『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宁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再不为恶。」
《漢語大詞典》:赆私(贐私)
谓送行时赠给财物以表私人情谊。 明 沈鲸《双珠记·从军别意》:“ 王 兄行急,愧无所赠,吾辈共备白金十两,聊充贐私。”
《漢語大詞典》:老债(老債)
(1).久欠的帐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有了一万或八千,我想万把银子的老债,差不多也可以将就了结的了。”
(2).喻指久未兑现的诺言或久未酬答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