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是头(不是頭)  拼音:bù shì tóu
情势不妙或不对劲。《水浒传》第四回:「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三国演义》第五七回:「马腾见不是头,奋力冲杀。」也作「不是路」、「不是事」。
《國語辭典》:不识时务(不識時務)  拼音:bù shì shí wù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亦指不知时尚机运以求通达。《后汉书。卷三六。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权。」也作「不达时务」。
《國語辭典》:便宜从事(便宜從事)  拼音:biàn yí cóng shì
经上级许可不用请示,而自己斟酌情形处理事务。《三国演义》第四五回:「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也作「便宜施行」。
《漢語大詞典》:大厦将颠(大厦將顛)
喻情势危急,频临崩溃。 隋 王通 中说·事君:“﹝ 文中子 ﹞退而谓 董常 曰:‘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亦作“ 大厦将倾 ”。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七:“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她就感到风暴要来,就感到大厦将倾的危机。”
《漢語大詞典》:乘风转舵(乘風轉舵)
谓顺随情势改变态度。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一:“投机主义者是最善于乘风转舵的。”
《漢語大詞典》:趁风转帆(趁風轉帆)
比喻根据情势的变化而转向,见机行事。 柴萼 《梵天庐丛录·妙判》:“嗟尔欲上无由,亦惟有趁风转帆,临崖勒马而已。”亦作“ 趁风转篷 ”。 艾明之 《火种》第十二章:“ 丘德奎 眼看势头不对,立刻趁风转篷。”
《漢語大詞典》: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牆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
亦作“墻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 喻人无主见或立场,一味顺随外界情势而变换态度。 梁斌 《翻身纪事》二一:“如今世界,你算是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保住身子骨儿是大事!”
《國語辭典》:时异势殊(時異勢殊)  拼音:shí yì shì shū
时代不同,世事随之差异。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先行录序》:「不独此也,举一人而言,在仲由则为当行,而在冉求则为不当行矣,盖时异势殊,则言者变矣。」清。黄宗羲〈霍丘名宦录序〉:「即使起公于九原,复理当日之坠绪,时异势殊,吾知其有所不能也。」也作「时异事殊」。
分類:情势势等
《漢語大詞典》:实逼处此(實偪處此)
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 郑国 争此土也。”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严复 《原强续篇》:“ 英 固西洋之倡国也,其民沉质简毅,持公道,保盛图,而不急为翕翕热者,故其中 倭 忌也尤深,而 俄 则亦实偪处此者也。”
《國語辭典》:顺水推船(順水推船)  拼音:shùn shuǐ tuī chuán
顺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情势行事。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文明小史》第一三回:「与其将来走入邪路,一发而不可收,何如我此时顺水推船,借了洋人势力,笼络他们,预弭将来之患,岂不是好?」也作「顺水推舟」、「顺水行舟」。
分類:顺应情势
《漢語大詞典》:顺风使帆(順風使帆)
顺着风势扯帆行船。比喻趁着有利的情势行事。《五灯会元·临济宗·参政钱端礼居士》:“大丈夫磊磊落落,当用处把定,立处皆真。顺风使帆,上下水皆可。因斋庆赞,去留自在。”亦作“ 顺风张帆 ”。《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7期:“现在,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滚滚波涛,正在向着一切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冲击着,顺风张帆,趁这个机会组织一次‘为谁劳动,为谁服务’的讨论,一定能够像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一样,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漢語大詞典》:顺风行船(順風行船)
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顺风行船,不劳餘力。”亦作“ 顺风使船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國語辭典》:顺风转舵(順風轉舵)  拼音:shùn fēng zhuǎn duò
比喻顺著情势的发展而转变态度。如:「他常顺风转舵,很让同事不齿。」也作「随风倒舵」、「随风转舵」。
《国语辞典》:势成骑虎(势成骑虎)  拼音:shì chéng qí hǔ
比喻事情迫于情势,只能继续而无退路。如:「当初他不听劝解执意去做,如今势成骑虎,已无法再打退堂鼓。」
《国语辞典》:事危累卵  拼音:shì wéi lěi luǎn
形容情势危急、凶险。《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及至张永、崔慧景事,大将覆军于外,小将怀贰于内,事危累卵,势过缀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