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元鉴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绍达。武昌王拓跋平原次子。兄和为沙门,奉诏袭爵。颇览书传,沉默少言。孝文帝太和时为齐州刺史,时帝力改旧制,鉴采齐旧风,更改吏治,变风易俗皆合规矩,帝下诏褒美,颁之天下。宣武帝初,转徐州刺史,适徐、兖大水,人多饥饿,鉴表加赈恤,人赖以济。卒谥悼。
全后魏文·卷十五
鉴字绍达,道武子,河南王曜之曾孙。太和中袭爵,拜通直散骑常侍,寻加冠军将军,守河南尹,进平南将军,除左卫将军,出为征虏将军、齐州刺史。宣武即位,转徐州刺史。正始中薨,谥曰悼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5—561 【介绍】: 即高殷。字正道,小名道人。北齐皇帝。渤海蓨人。高洋长子。母李皇后,汉族。幼受学于国子博士邢峙。高洋以其得汉家性质,不似己,欲废之另立太子。洋死,杨愔等辅之继位。愔等忌其叔高演、高湛等势强,密谋疏之。高演等矫诏杀情等,殷被废为济南王。次年被杀。在位一年。
全北齐文·卷一
帝讳殷,字正道,小名道人,文宣长子,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十年十一月即位。明年正月,改元乾明。八月为常山王演所废,皇建二年九月被杀。大宁中追谥曰闵悼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太宗第六子。始封梁王,后徙蜀王,出为岐州刺史。数畋游为非法,屡教不改,徙虢州。复出驰弋,败民稼,不听劝谏,乃贬黄州刺史。吴王恪得罪,愔以母弟废为庶人。后封涪陵王。卒谥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984 【介绍】: 字文化,本名光美。宋太祖、太宗异母弟。建隆元年授嘉州防御使,次年迁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开宝六年改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太宗立,为开封尹,封齐王。太平兴国中从征太原;太宗征辽,留守京师。进封秦王。七年,被诬有异谋,出为西京留守。再坐与宰相卢多逊交通,降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旋忧悸成疾而卒。追封涪王,谥悼。
全宋文·卷一三○
赵廷美(九四七——九八四),字文化,本名光美,太祖次弟。建隆元年授嘉州防禦使,二年迁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乾德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宝六年,授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从征太原,进封秦王。太平兴国七年,或告廷美将有阴谋,罢开封尹,授西京留守。赵普发卢多逊与廷美交通事上闻,降涪陵县公,房州安置。雍熙元年,至房州,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宋史》卷二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29 【介绍】: 宋赵州宁晋人,字用之。以父卒补殿前承旨,选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真宗景德初亲征澶渊,奉命使契丹军,拒割地之请,许以岁币议和。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宜州军校叛,任广南安抚使平之。大中祥符七年拜枢密副使,天禧三年为枢密使,次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即位,加左仆射兼侍中。在位既久,颇恃功。章献太后临朝,凡内降恩,力持不予,遂与中人、贵戚结怨。坐从子曹汭犯法,罢知随州。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谪房州安置,内侍杨怀敏辱之,遂自缢死。谥襄悼。
全宋文·卷二七四
曹利用(九七一——一○二九),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以父荫补殿前承旨。景德初,契丹侵河北,真宗幸澶州,遣利用以崇仪副使奉书诣契丹军,和议遂定。累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内侍所构,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投缳死。明道中赠太傅,赐谧襄悼。《宋史》卷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9 【介绍】: 金婆卢木部人,裴满达女。熙宗立为后。以干预朝政,帝怒而杀之。海陵王时谥悼。世宗加谥悼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2—1192 【介绍】: 金章宗弟,本名谋良虎。性温厚,好学。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温王。卒谥悼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26 【介绍】: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仲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南康推官,士民服其公廉。天启间征为御史,屡上疏讥切近习,为魏忠贤所害。有《落落斋遗集》。
维基
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南直隶江阴人。晚明东林党政治人物,东林七贤之一。李应升为诸生李鹏翀之子。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考中丙辰科进士,授南康府司理推官,擅长刑事诉讼,曾经平反了无辜的十九个死刑犯,把好几个死罪真凶揪出处死,士大夫与乡民佩服其公正廉明,把他跟泉州泉安的清官林学曾并称,「前林后李,清和无比。」,后升福建道御史。天启二年(1622年),南康知府袁愚贞请李应升主持白鹿洞书院,重修《白鹿洞书院志》。上呈魏忠贤七十二大罪,天启五年(1625年)罢官归里。藏书五万于“落落斋”。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应升被东厂缇骑逮捕,被捕之时,常州城聚集数万居民,为其鸣冤。四月抵京,下镇抚司,拷掠追赃。天启六年(1626年)闰六月初二日,被杀于狱中。钱谦益为其作墓志铭。崇祯初年平反。追赠太仆寺卿,谥忠悼,南明弘光改谥忠毅。其子李逊之编有《落落斋遗稿》十卷。

人物简介

维基
朱慈烺(1629年2月26日—1644年6月),中国明朝明思宗朱由检长子、母庄烈悯皇后周氏。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崇祯三年(1630年)封为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南京监国,不久因北京外城被攻破而无结果。朱慈烺下落后无定论。一种说法认为,朱慈烺本拟送到朱纯臣家暂避,但北京内城被攻破,李自成先已找到他。李自成指朱慈烺无罪,而朱慈烺请求李自成「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并指现在投降的官员是不忠不义,应尽杀之。后来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四月十二日(5月17日),李自成率军前往山海关与吴三桂作战,朱慈烺随行。十四日(5月19日),北京街头有人私自张贴告示,声称明朝气数未尽,约定在二十日(5月25日)拥立朱慈烺为帝,改元义兴元年。二十二日(5月27日),李自成败退永平,与吴三桂议和,派遣明朝降臣王则尧、张若麟送朱慈烺至吴三桂大营。随后吴三桂以太子为号召,声称要护送太子还京,移檄各地,并使用「义兴」年号。三十日(6月4日),李自成离开北京,逃往西安。五月一日(6月5日),吴三桂带著太子手敕回到北京。次日(6月6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抵达北京。吴三桂希望立朱慈烺为明帝,但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吴三桂愤而挟持朱慈烺到山西。另有说法认为朱慈烺为大顺军所杀。此外,尚有人认为弘光元年(1645年)太子案中的朱慈烺是真的。南明弘光年间追封为献悯太子,鲁王监国元年谥为悼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5—1825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甫山。盛惇崇弟。乾隆四十五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官至甘肃庆阳知府。善诗书画,干笔焦墨,苍厚高古。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顾无咎(?一1929)字崧臣,号悼秋、灵云、退斋,别署老服、服媚、飞燕旧主、神州酒帝;室名灵云别馆、服媚室等。吴江黎里夏家桥人。柳亚子表弟。南社社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