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郑悼公 朝代:春秋郑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85 【介绍】: 春秋时郑国国君,名费。襄公子。郑攻许,晋栾书等救许而攻郑,楚子反救郑。次年,许灵公布郑恶言于楚,公使弟睔至楚自讼,不直,睔被囚。公乃弃楚而与晋盟。睔私与楚子反亲,子反为言于楚王,乃归睔于郑。在位二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46 【介绍】: 春秋时卫国人。亦称宁悼子,宁殖之子。卫献公为宁殖、孙林父所逐,在齐,后使人与喜约,苟能助其复位,则“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喜遂攻孙林父,杀殇公,迎献公复位。然复为献公攻杀。
《漢語大詞典》:抚今悼昔(撫今悼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 明 陈子龙 《张邵阳诔》:“抚今悼昔,愴然悲鸣。”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序:“忧圣危明,天应有意;抚今悼昔,臣敢无言。”亦作“ 抚今痛昔 ”、“ 抚今追昔 ”、“ 抚今思昔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感惠忘讐,抚今痛昔。” 清 周亮工 《题菊帖后》:“抚今追昔,泪且涔涔透纸背矣。” 谭作民 《丁未黄海舟中感赋》:“血雨腥风扑面来,抚今思昔更徘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然而又因此看见世态的炎凉,人生的苦乐,于是真的有些抚今追昔,‘缠绵悱恻’起来。” 秦牧 《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韵府拾遗 号韵》:鄙悼
净住子前闻其恶深自鄙悼今显其善悦以进道
《高级汉语词典》:悼唁  拼音:dào yàn
悼念死者并慰问安抚家属
《漢語大詞典》:悼龀(悼齔)
童年。 唐 杜昱 《大智禅师义福塔记》:“爰在悼齔,游不狎羣。”
分類:童年
《漢語大詞典》:悼愓
忧伤恐惧。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明神祸福,必有徵应……暴病而死,悼惕无已。”
分類:忧伤恐惧
《韵府拾遗 药韵》:悼鹤(悼鹤)
皮日休有悼鹤诗
《漢語大詞典》:悼息
哀伤叹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鼠:“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蛇出,吐死鼠於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啣之而去。”
《漢語大詞典》: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旧唐书·田布传:“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问使发缄,悼心疾首。”
《國語辭典》:悼心失图(悼心失圖)  拼音:dào xīn shī tú
因为悲伤过度,而疏于策画。《左传。昭公七年》:「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文选。任昉。启萧太傅固辞夺礼》:「奉被还旨,未垂哀察,悼心失图。」
《高级汉语词典》:吊悼
凭吊、悼惜
《漢語大詞典》:沈悼
深切哀悼。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念沉悼而谁剧?独婴哀於逝躬。”
分類:深切哀悼
《漢語大詞典》:惊心悼胆(驚心悼膽)
见“ 惊心吊胆 ”。
《漢語大詞典》:惊心吊胆(驚心吊膽)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红楼梦第一一二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郁达夫 《沉沦》:“天亮的时候,他就惊心吊胆的走下楼来。”亦作“ 惊心悼胆 ”。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説文:悼,惧也。徒到切。今人言惧犹曰惊心倬胆。”
分類:害怕担心
《漢語大詞典》:眊悼
老年与幼年。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汉书·平帝纪:“及眊悼之人刑罚所不加,圣王之所制也。” 颜师古 注:“八十曰眊,七年曰悼。眊者老称,言其昏暗也。悼者,未成为人,於其死亡,可哀悼也。”
分類:老年幼年